近年來,關於「旅行」為題的學術專書大量出現,各式各樣的地景也成為討論的焦點。然而,論及作為觀光地景的海濱,便不得不提到法國史學家阿蘭柯賓(Alain Corbin)的《海的誘惑:發現海濱》(The Lure of the Sea: Thr Discovry of the Seaside,17501840)一書。柯賓致力於感覺的史建構,也就是從日常生活的元素如時間、味覺、假期等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影響進行社會文化史的分析。他的相關著作包括《味覺的史》、《妓女》等。而其作品特色在於不僅細膩地透過大量的史料掌握了史脈動,而其切入點更是相當具有社會想像力。

在《海的誘惑》一書當中,柯賓首先分析了為人所驚恐與為人所厭惡的海。從聖經當中所述的大洪水與海中的各式海獸開始,人們對海就有一種神秘與驚恐的感受。然而,人們對海更為直接的感受,來自於大航海時代以來的旅行。不過,這種感受是極為負面的。在當時的旅行者當中,不是船員就是旅行的文人。對船員來,長期在海上,不但船上的氣容易孳生病菌,到了他國下岸之後,這種病菌更是迅速傳染,也因此,大海等於被認為是傳染的根源。對文人們來,旅行最難過之處,則在於船上顛簸引起的暈船。可以,當時人們對於海沒有什麼好印象,然而,沒有她卻又無法進行遠程的旅行。儘管當時西方的人們對大海沒有好印象,荷蘭卻是個例外。荷蘭是一個透過大海的運輸經營貿易、擴張領土的國度,也因此,荷蘭人對波濤洶湧的大海反而有所好感,荷蘭的海景畫派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生。十七世紀初期開始,海景畫派的畫家們跟隨著艦隊出海,在海上,這些畫家們或畫出海的悲壯、或對海上戰鬥發出禮讚。

西方人與大海之間距離的拉近,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醫學。十七世紀開始,有醫師主張在海邊居住有益身心,例如英國醫師羅伯特布爾頓(Robert Burton)在研究憂鬱症時,就提出住在海邊對身心有所幫助的觀點。他的論證之一,就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附近小島的居民之所以身體強健而且長壽,原因就在海邊的新鮮空氣。到了十八世紀,水不僅被認為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有益,冷水浴更被認為促進循環的最好方式,大海也因此被認為是佳的場所。到了十九世紀,醫生們更鼓勵淋巴腺等分泌等相關疾病的患者到海邊養病。

事實上,在布爾頓的觀點提出之後,英國各地就已形成水療(SPA)的熱潮。然而,在旅行仍是有錢有閒的貴族專利的時代,水療仍是貴族們的專利。得注意的是,此一時期的水療,除了貴族的養身目的之外,水療也搭起社交舞台。英國早期的水療勝地如濱英吉利海峽的巴斯(Bath)和布萊頓(Brighton),便經常有貴族造訪,各式各樣的聚會、舞會乃至橋牌會等也成為不可缺的社交儀式。在水療開始被認為有益健康的年代當中,海水浴也大行其道。有趣的是,人們進行海水浴的方式各有不同,例如有的男性為彰顯男性氣概,直接跳入冰冷的海水以博得女性的讚賞。不過,最為特別的是海水浴車。這種車的結構如同一個小木屋,藉由馬車將之拉近海邊。這種海水浴車一方面可以逐地進入海裡,另一方面,則是小屋的隱密性。

無論如何,隨著醫學知識的演進,海濱不再是遙遠的,十七世紀中期荷蘭海景派畫家們眼中海濱風景也開始轉變。大海,不僅是悲壯與軍事戰鬥的,大海,也是荷蘭人庶民生活的空間。海濱,是從事漁業的人工作的場所、是村落生活空間的延伸、也是布爾喬亞階級約會散的浪漫空間。這樣的畫風,也影響了十九世紀初期英國浪漫畫派筆下的海濱,不再是古典主義時期冷靜平衡的線條,而是天空、海洋與陸地相互交雜的畫面。

儘管海濱不再是遙遠的,但那是對貴族、畫家而言;海濱真正成為大眾的,則有賴於交通網絡的運輸。對於海濱的認識早已有其史的英國,工業革命之後所擴展的鐵路,更在1840年的布萊頓誕生了第一個海水浴場,海水浴場的英文sanitarium源自拉丁語的sanatorium,也就是適合治療的意思。事實上,海水浴場也就是水療的大眾化。對法國來,海濱的出現,與英國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拿破崙掌權之後,法國政局多變,部分貴族也流亡英國並且養成有水療養身的習慣。在拿破崙因滑鐵盧戰役下台後,流亡英國的貴族陸續回到法國,也將水療帶回法國。法國濱英吉利海峽的杜維勒(Trouville)從1830年代開始,就是一個海濱休養的勝地,也因此被稱為「海岸的女王」。杜維勒不僅成為布爾喬亞階級家庭前往度假之地,更有為數眾多的藝術家前往找尋靈感;這也使得原本僅有一千多人的小漁村搖身一變為有著眾多旅社的旅行勝地。相同的情形也出現在法國北部的濱海城市,到了第二帝國末期的1860年代,法國人的海濱之旅達到高潮。

得注意的是,海濱、靠海的旅館、賭城、花園等共同構成這些海濱聖地的基本元素。也隨著海濱之旅達到高潮,海濱也進入法國文學家的視野當中,例如普洛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或是巴爾札克1834年的短篇小《海邊的悲劇》。在普洛斯特筆下,海濱生活被賦予一種幸福的象;不過,巴爾札克則以海邊為背景鋪陳一段與捕魚者的對話。無論海濱洋溢著幸福感或人間的滄桑,海濱都被賦予一種遠離城市的意象。事實上,如果再從當時法國藝術家們的通信來看,海濱確實成為遠離城市文明、緊張生活的舒緩空間。

法國除了北面向海之外,南面也有地中海。濱地中海著名海濱城市尼斯(Nice)的開發與英國人廣泛的旅行足跡有直接的關連。英國最早經營旅行業的湯瑪斯庫克(Thomas Cook),不僅從1840年代開始經營旅行事業,1850年代開始更添加前往南歐度假的項目。事實上,在此之前,為了避開英國嚴冷的冬日,暖的地中海沿岸在冬季便已充滿濃濃的英國味。十八世紀第一個英國社區在羅馬出現、英國人所屬的教堂、英文報紙甚至板球都出現在地中海沿岸。十八世紀之前,尼斯乏人問津,直到英國的過冬者前來之後,才逐漸形成冬季旅行的聚落,1820年尼斯甚至也出現海邊的「英國散道」。庫克開始推展南歐業務的年代,也正是尼斯因觀光開始大幅轉型的年代,尼斯的城市規劃一切都與觀光息息相關──從獵鳥場、與其他海濱觀光城市相同的基本配備賭場、海濱旅社、花園等,在尼斯也逐漸一應全,尼斯也成為1860年到1914年之間發展速度最快的歐洲城市之一。有著充沛陽光資源優勢的尼斯也逐漸成為「歐洲的療養勝地」。

除了遠來的英國過冬客之外,巴黎城市人也逐漸開始往地中海濱的城市尼斯或是坎城(Cannes)跑。其間的關鍵是1867PLMLa Compagnie des Chemins de fer de Paris à Lyon et à la Méditerranée鐵路的開通這條鐵路線包含前往濱地中海的城市這也使得巴黎與濱地中海城市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此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當時流行肺結核,到阿爾卑斯山呼吸新空氣或是到地中海曬太陽被認為是有助身體健康的養身方式,地中海濱的城市也因此湧進為健康而去的遊客。

得注意的是,儘管隨著人們對海濱的印象由恐懼轉為親近,大眾交通網絡的建立更使得海濱城為觀光度假乃至療養身心的景點。不過,一些悲劇性的意外則讓人類對海的印象重新回到恐懼的階段,1912415日的「鐵達尼號」事件就是一個悲劇性案例的代表。這艘象工業革命技術演進與大眾旅行誕生的豪華遊輪,搭載2223名乘客準備由英格蘭南開普頓駛向美國紐約,未料在加拿大東岸附近撞上冰山而沉沒,1500多名乘客因此命喪海上,成為人類旅行史上的重大悲劇。

總體來,人們對海的意象總有著廣闊與容納的意味,如果回顧海濱旅行的史,不也正是如此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十三日以「陳水扁、查維茲等各國首腦口出狂言惹爭議」為標題,報導陳水扁總統要人民游到中國去的言論,並將陳總統和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等經常引發爭議的領導人相提並論。

朝鮮日報說,最近各國元首們顯得不太正常,他們爭先恐後亂說話。報導一開始就舉陳總統為例,指陳總統十日在苗栗對嗆聲者「狠狠地說」:「中國那麼好?太平洋又沒加蓋,覺得中國好就游過去呀!」

報導中接著提到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他十一日罵批評者是「腦子沒有山羊轉得快的人」。

阿馬丁加德曾否認納粹大屠殺的存在,還揚言消滅以色列,表示應讓以色列從地圖上消失。今年九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演講,回應有關伊朗對待婦女和同性戀者的問題時,又大言不慚的說:「在伊朗,我們沒有同性戀者,不像你們的國家,在伊朗我們沒有這種人。我們沒有這種現象,我不知道誰說我們有這種現象。至於婦女,在伊朗女人受到尊重。」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則是十日在西班牙總理發言時多次意圖插嘴,引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忍無可忍喝令他「閉嘴」。查維茲隔天嗆聲說「國王,我不會閉嘴」,還要西班牙國民管好國王,因為「他非常生氣,好像鬥牛一樣」。

查維茲經常批評美國及布希總統,曾在聯合國大會痛罵布希是惡魔,今年三月接受美國廣播公司名主持人芭芭拉華特絲專訪時,還批評布希對拉丁美洲和世界上發生的事情,無知的程度像頭「驢子」,並說美國國務卿賴斯是「性生活不美滿的無知者」。

2007/11/14 聯合報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嗜食麵包者,不可不到德國。

韌厚而脆的外層,和微濕但頗富勁道的裏。雙手開一個Semmel(小麵包),那些從白色到深棕色不等的麵包纖維,綿長的組織伸展開來,香氣噴薄而出……不過,那是我不習慣用刀,德國人拿起一個,以左手手指半托半夾,右手使刀,滋突入,順勢使力切開,抹上油,疊上種種經絡顏色的薄片Wurst,感覺牙齒與舌頭在冷涼的火腿或肉凍、略稠的奶油和脆韌麵包間往返,再讓印度紅茶的度一熨,整個人就服服貼貼了。

記得第一次到海德堡,就住了六個星期。那期間幾乎天早上,都要到廣場附近的Gundel麵包店,買一小袋SemmelGundel在古城裏不是最老資格的麵包店,可是很受歡迎,因為材料與作工都極實在;因此,價格雖略貴於其他店,似乎海德堡人也欣然接受。天早晨七點,門庭若市;玻璃櫃擺滿了小麵包,後面高架子裏的藤籃,則是大型Brot,有些足有小臉盆大,一到兩公斤不等,敲起來鏗鏘有聲,論斤稱兩賣的。畫著深藍眼線、架挑尾玳瑁紋框眼鏡的女店員,一人可俐落應付十來個客人,「四個一般的,兩個Brezel(扭結麵包),兩個Laugenbrot(外略黑,頂端有裂紋翻出白色裏的小麵包)」,用大張紙攏齊包好,外帶收錢找錢,一下子聽到紙響,一下子聽到銅板響,這店不寬,一聲Danke Schon(謝謝)剛送到耳裏,人拎著紙包,已被其他客人擠到門邊了。

Gundel也製作甜點,且特別把那種德國式甜點一樣一樣擺在窗,所謂德國式,恰與法國式的精巧可愛相反,樣子不大漂亮,可是料很足,帶有家庭風味。那些淋著滿滿的巧克力、覆蓋著糖煮梨子、包著濃厚杏仁醬的小點心,總是特別吸引觀光客駐足討論。無論麵包或甜點,德國吃食總以一種豐滿的口感令人食之難忘,咀嚼時格外可以感覺它們在的理路,是富有個性的食物。

赴德旅遊者大多會一嘗Brezel,它是德國麵包文化的圖騰,許多店招牌乾脆以金屬製扭結麵包取代。台灣人喜歡的不多,嫌其硬,或鹹(表層布有粗鹽粒)。據,迪士尼樂園為扭結麵包裹上調味巧克力醬和杏仁,弄得跟甜甜圈差不多,完全失卻本色;不意前陣子到台北美術館,居然也在地下室餐廳看到甜甜Brezel

德國麵包用的糖和油,比台灣麵包少多了,而且也喜歡保留穀麥雜糧原味,少吃精白麵包。麵包外有時候撒有葵花子、芝麻或罌粟子,增加口感與香味。據種類超過四百。傳統德國人愛獨家經營的麵包店,以手藝支撐門面;據現在年輕人多有無法領略手工紮實滋味者,居然樂意以連鎖麵包店那些機器生、原料較差的玩意果腹。事實上一個Semmel,手工店和連鎖店的價差,也大約五分歐元左右(約新台幣兩元),可是現代人吃東西總是趕時間的,慢比快難,品嘗滋味比吃飽更難;日常食物之好壞,差距是微妙的,一旦辨別出來,往後愈比較就愈覺得天差地別了。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爾卑斯山在歐洲大陸橫跨德國、法國、義大利與瑞士等國家,隨著十九世紀歐洲大眾旅行的興起,阿爾卑斯山也成為觀光旅行勝地。迄今,對法國人來,到勃朗峰滑雪、渡假也依舊是重要的休閒生活。十九世紀末期目睹阿爾卑斯山旅行熱潮的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相當準確地掌握了人們前往阿爾卑斯山觀光的心理:人們在阿爾卑斯山的旅行當中感覺緊張與興奮。

「風景」的史演進

然而,這種緊張與興奮究竟從何而來?在阿爾卑斯山成為一般大眾的觀光勝地之前,阿爾卑斯山儼然是一座具有神聖與神秘感的山脈,而這與西方「風景」的演進史有直接的關連。「風景」在文藝復興之後,出現了意義的轉變,在此之前,風景與自然的意義環環相扣;在文藝復興以人為主體的思想出現之後,人們開始以自身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事物,也就是,主體/客體的二元關係被確定。展現在科學方面的,就是物理學的「人作為自然支配者」的信念;展現在繪畫方面的,則是得以表現空間的遠近法的出現;這樣的思潮,也帶來了哲學與社會科學的革命。與此同時,現實的客體與人所想像的表象也開始被區隔開。就風景來,風景不僅是一種現實的自然景觀,人們對風景的想像也開始成為風景的一環。

就阿爾卑斯山的神秘與神聖來,來自探險者一連串的探訪,其中,自然科學者的足跡與人文學者的描述文字,撩撥了人們對阿爾卑斯山的想像。十八世紀中期留學與旅行多國的瑞士物理學者阿爾布雷希特哈勒(Albrecht Von Haller)在參訪了阿爾卑斯山之後所寫的《阿爾卑斯》(Die Alpen1728)一書,迅速引起轟動。該書當中對於阿爾卑斯山冰河的細緻描寫,更是讀者的最愛。在此之後,英國的植物學者威廉威德漢(William Windham)也於1744年成為第一位發現夏摩尼的旅行者,這位學者更在夏摩尼透過氣壓測定展示他的科學操作技術。就人文學者來,提到阿爾卑斯山,便不能不提崇尚自然的法國哲學家盧梭。如果,自然科學研究者以科學的眼光開阿卑斯山的自然特,那麼,盧梭則賦予阿爾卑斯山一種感性的氛圍。在他的《新愛洛伊斯》(la Nouvelle Héloïse)一書當中,盧梭討論了感性,自此,感性開始被大量討論與使用。得注意的是,這本書的副標題正是:阿爾卑斯山下小城鎮裡一對戀人的戀愛書簡。

勃朗峰的傳奇故事

在阿爾卑斯山的神秘面紗被開之後,登山探險者開始挑戰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也是歐洲最高峰的勃朗峰。1760年代,當時年僅20的瑞士自然科學學者德索緒爾(Horace Bénédict de Saussure)便立志能登上伯朗峰,當時他也刊登了一則引起轟動的廣告:如有人登上勃朗峰將給予獎金!1787年,索緒爾終於登上勃朗峰,不過,他並非第一位登上勃朗峰的冒險者,第一位登上勃朗峰的,是1786年的帕卡爾(M.G. Paccard)醫師與他的同伴巴爾馬特(J. Balmat)。這位醫師是否向索緒爾索取獎金?我們不得而知。雖然儘管索緒爾未能成為首位登上勃朗峰的英雄,不過,在此之後,登上勃朗峰在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登山家們也陸陸續續地完成壯舉。

在此之後,最為特殊的一位成功登上勃朗峰的探險者,或許是法國女性Henriette d’Angeville,她在1838年以44的高齡成功登上勃朗峰,也因此成為勃朗峰的傳奇故事。此外,隨著登山探險者的攀登成功,勃朗峰也開始成為文人們的旅行之處,英國作家狄更斯、法國作家雨果等都曾前往眺望勃朗峰。當然,這些科學家乃至探險者、文人的行動,都逐漸賦予阿爾卑斯山更多的意涵,如同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在《神話學》當中所批評的阿爾卑斯山神話:透過清新的空氣反省自身、登山所需的堅忍不拔是公民道德等。

得注意的是,探險者攀登高峰被賦予一種男性英雄的形象,而在攀登過程當中,也有相互惡性競逐的情況出現。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阿爾卑斯山成為探險者的競逐之地後,英國阿爾卑斯樂部的創建者愛德華柏爾(Edward Whymper)在1860年挑戰凱萬峰(Mont Cervin)成功時,不惜向落後的另一組登山隊義大利丟擲石塊以挑釁之姿表示勝利!不過,災難卻緊接著降臨。柏爾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用了一根細繩將所有隊員拴住,結果,一位經驗較淺、體力較差的隊員不慎失足,這連帶地使得多名隊員也隨之失足,並造成多名隊員的死亡。這個事件不但使柏爾成為登山界的爭議人物,也使人們對登山探險提出質疑。

滑雪愛好者的勝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爾卑斯山不再僅是登山探險者創造紀的地方,她也逐漸開始成為滑雪愛好者的勝地。因為氣候的關係,法國並非較早發展滑雪的國家。儘管1830年代巴爾札克的小或是時尚精品店的圖繪介紹當中,也出現北歐滑雪運動的介紹,不過,滑雪運動在法國的發展則是遲至1878年,而巴黎所舉行的萬國博覽會扮演了一個中介的作用。在西方技術的發展與擴散過程當中,萬國博覽會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中介角色,在當時許多新興的技術發明如自行車、縫紉機乃至日後的電影等,都曾在萬國博覽會這一亮麗、萬眾矚目的舞台上展覽,藉以吸引好奇的目光,以使這些發明能迅速大眾化。不僅如此,許多異國的器具也以同樣的目的在此被展示。

對夏摩尼滑雪運動推展有著重要地位的亨希度阿梅勒(Henri Duhamel)正是在萬國博覽會裡,看到了來自挪威的滑雪器材後訂購了一套並開始在夏摩尼推展,事實上,他也是法國推展滑雪運動的第一人。在經多年的推展之後,1896年,阿梅勒也成立了阿爾卑斯滑雪樂部(Ski Club des Alpes)。在此之後,滑雪樂部或是學雪學校等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冒出。

此時,夏摩尼也開始成為滑雪勝地。事實上,對法國來,夏摩尼算是一個新興的領土。如同歐洲許多地方都曾處在現代國家與王國之間的錯綜複雜史一樣,夏摩尼原屬於沙帝尼亞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直到1860年才正式成為法國領土。在滑雪開始風行之後,作為競技的滑雪也開始出現,除了1908年開始出現大型的滑雪賽之外,夏摩尼更是1924年第一屆奧林匹克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滑雪除了成為體育競技之外,法國政府也開始成立維持治安與搶救山難的滑雪部隊。此外,1905年開始,針對女性的滑雪課程也陸續開設,滑雪也逐漸成為不分性別的休閒運動。

得注意的是,阿梅勒在推展滑雪運動之前,便已於1874年成立法國阿爾卑斯樂部,這是一個登山樂部。事實上,生長在巴黎的阿梅勒因為身體健康不佳,他反而培養了登山的興趣鍛身體,而阿爾卑斯山則成為他佳的鍛空間。事實上,夏摩尼除了是滑雪勝地之外,1880年代,許多英國人也前往渡假,他們的渡假目的不是滑雪,而是到山上呼吸新鮮空氣藉以對抗肺結核。如同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一書當中所的,十九世紀以來的肺結核病患,一個個成了旅行者,他們分別前往被認為能調養身體的地方,先是義大利、地中海,然後是高山與沙漠。

山岳電影

隨著電影的出現,阿爾卑斯山的雄偉也映入銀幕當中,這也就是德國電影史當中一個相當獨特的電影類型──「山岳電影」(mountain film),該電影類型的代表性導演則是阿諾放克(Arnold Fanck)。放克的鏡頭善於捕捉山岳的雄偉,而放克也引領了日後型塑希特勒納粹美學的導演萊尼里芬史塔爾(Leni Rifenstahl)進入電影圈。里芬史塔爾日後的成名作《意志的勝利》,也正是以放克突顯阿爾卑斯山雄偉的方式呈現希特勒的「偉大」。有趣的是,納粹時期德國與日本交好,放克的山岳電影也引起日本的注意,他也被邀請到日本與導演伊丹萬合作,兩人各以富士山為背景拍攝一部電影,其結果是:伊丹萬的《新土》儘管有當時著名女星原節子的參與演出,不過,賣座卻相當慘澹;相反地,放克的作品則在德國大受歡迎。然而,無論是阿爾卑斯山或是富士山,都已成為建構民族主義的重要風景。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大特質 未來領導人現形

 

灣領導人希望未來領導人才具備哪些特質?《管理雜誌》研究彙整40多名台灣知名企業領導人,對於未來接班人的期望與看法,整理出具有誠信正直、責任感、自信、積極熱情、前瞻性、創新、企圖心、果決八大特質的清晰形象。

特質1:誠信正直 品德最重要

調發現,很多領導人都將品德視為首要特質,品德包括正直、誠實、信用等。當交易、企業弊案頻傳時,領導人的品德關係著股價的榮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此都深信不疑,所以他們用人也特別強調品德。將於2008年退休的台灣首富郭台銘曾公開表示接班人的三條件:「品德最重要,其次要有責任心,及要有工作意願。」

台灣領導人與西方最大的不同,是特別看重忠誠度。國泰集團董事長蔡鴻圖曾表示,能力強、忠誠度100%的人才是首選,能力強,忠誠度不高的人容易壞事,所以他寧可選擇能力中等,但忠誠度100%的人。

特質2:責任感 將公司擺第一

很多領導人相當重視責任感。責任感是個人對自我的要求,完成應該達成的任務。郭台銘他不喜歡管理人,但是會用責任嚴格要求部屬將事情做好,而一位有責任感的人,是不需要別人管理;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都認為,有責任感的領導人才會將公司的長遠發展擺在第一優先;經營之神王永慶也表示,領導人才有責任感會將事情做完整、有始有終。

特質3:自信 廣納雅言,接受挑戰

自信也是老闆們重要的選項。自信的人通常了解自己、喜愛自己,也有自己的主張,對一家快速成長的企業來,自信的領導人才愈多,成長的速度會更快,因為自信的人,敢用比他能幹的人,也有信心接受挑戰。

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曾,領導人不見得比別人聰明,但他會用比他聰明的人,這就是自信,但同時也要懂得廣納雅言,這樣大權不但不會旁落,而且會讓很多人願意為他做事;如果領導人自信不,都找些能力比他差一點的人做事,那這家公司一定愈來愈糟糕

特質4:積極熱情 勇於嘗試與改變

做事做人積極熱情的人,通常能創造機會,也能勇於面對挑戰,這也是企業需要的領導人才特質。

麗緻旅館系統總裁嚴長壽認為,積極熱情的人可以給自己信心,也會讓人生信心,他認為能「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的人,當面臨災變或考驗時,不會畏懼改變,比較有「嘗試與改變」的心態,即使改變,也當成是一種學習。

特質5:具前瞻性 洞察力看到未來

具前瞻性是指有能力設定或選出一個得嚮往的目標,做為團隊共同追求的理想、願景。通常愈高階的領導人才,愈需要具備前瞻性。

張忠謀便是靠洞察力(Insight)建立台積電,並創造出晶圓代工。他曾表示,在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擔任全球半導體主管時,就已經發現市場晶圓代工的需求,且台灣具備發展的優勢,未來可能成為趨勢。他,洞察力是從蒐集資料(data),分析證後成為資訊(information),再經過思考、記憶就變成知識(knowledge),經過沉澱思考,最後形成洞察力。

特質6:創新 挑戰舊習慣

身處變化多端與多元的挑戰,領導人也需要創新,打破原來的遊戲規則或商業模式,或一挑戰舊習慣,才能改變現況,累積小贏成大贏。

改變及創新已經成為趨勢科技的DNA,也是其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董事長張明正,趨勢的未來領導人才要具備創新特質,才能落實文化、制度,帶領團隊走向對的方向。

廣達長期強調研發創新精神,林百里也希望打造創新的企業文化,他認為,「品創新」要加上「管理創新」才能找到新機會,領導人才也要同時具備管理創新的能力。

特質7:企圖心 追求更大的成就

企圖心則是追求成就的自我驅動力量,空有企圖心不,還要有格局與視野,才能創造舞台,也要具備在舞台演出的能力

趨勢科技初期進行全球佈局時,在主管經營會議上,張明正經常指著世界地圖向高階主管:「世界這麼大,你們想征服哪個市場,就到哪裡插旗佈局,公司全力支持。」張明正提高公司領導團隊的視野與格局,一聲號召之下,喚起大家攻佔全球的企圖心,如今在全球26個國家或地區都設有分公司,來自五個國家英雄豪傑的企圖心,共同塑造出「一個真正全球化公司」。

特質8:果決 根據價觀立下判斷

果決,來自於有清楚的價觀,能分出孰輕孰重,當生衝突或危急時,能立下判斷。

高清愿希望建立部「公平」的工作環境,他對於主管的公平性也特別要求,並期望主管發現不公平之事,也果決處理,不能有所私心與偏袒。他曾經因為發現主管對屬下有不公平的情況而調換主管,斷然果決的風格形成上行下效,讓其他領導人才也引為效尤,營造出共同價企業文化。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盒巧克力,讓高雄漢神百貨蘭專櫃業績破表;

兩分鐘讚美,令惠悅副總魏美蓉落,終身難忘。

只用金錢,買不到員工的心;

唯有用心,能讓激勵發揮乘數效果!

一盒手工巧克力,能生多少熱量,讓業績破紀

去年十二月,巴黎。台灣萊雅(L'Oral)化妝品香水事業部總經理陳敏慧,雖然出差開會,依然檢視日業績報表。當她發現,高雄漢神百貨週年慶起跑的第一天,公司旗下蘭Lancome)化妝品專櫃的銷售特別好,她立刻拿起電話,要同仁替她一人送一盒手工巧克力,獎勵這群專櫃美容師。

這個及時激勵奏效!Lancome的高雄漢神專櫃,十二月週年慶成績,就這樣「破表」,超越該櫃全年其他活動紀

不只一盒巧克力,一席簡單卻具體的褒獎談話,也可讓人大受激勵。

今年二月八日間八點鐘,美國華盛頓。在一家名為「La Paradou」的義大利餐廳,群聚菁英。當天上,惠悅企管顧問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何利傑(John Haley),與另一位公司資深副總裁作東,邀請從全球六千位惠悅企管菁英裡,挑出的十一位傑出顧問,一同共進餐。魏美蓉,她是四位獲得總裁獎(Chairman Award)的其中一員。

一字一句出她的貢獻 兩分鐘褒獎,讓魏美蓉記一輩子

輕鬆的氣氛裡,用餐到了一半,何利傑起身到旁邊的小立桌,開始頒獎,他並清楚位得獎者的貢獻。輪到魏美蓉時,何利傑一字一句的:「這一年來,惠悅因為魏美蓉的五個連續案子,贏得了兩百萬美元的合約!」

魏美蓉呆住了。她沒想到,公司最大的全球老闆,不僅看到了她的表現,還一字一句的現場表揚,這兩分鐘,是她職場生涯最大的褒獎。她還拿了價近新台幣五十萬元的三百股惠悅股票。「股票不會有很大感覺,重要的是,你可以感受到,他是from heart(打從心裡)稱讚認可我的。」魏美蓉到這,眼眶裡轉出了水。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認為,經理人的工作容共五項:設定目標、建立組織、激勵與傾聽員工、評量成效、培養人才。「激勵」,正是這五大要項之一。

財務獎酬的激勵效果,一定比非財務獎酬好嗎?未必。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副教授林文政指出,金錢是財務獎酬裡最直接的一種,但單純給錢,並非最佳激勵!心理學家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研究發現,金錢的激勵排名,位於很多激勵因素之後,他指出,提供額外獎金或者其他物質獎勵,只能在短期激發起員工的鬥志,但是無法實現長期的激勵。

花大錢未必能收買人心 送勞力士,卻讓績優員工憤而離職

彼得杜拉克也反對過分依賴金錢激勵員工。他:「如果物質獎勵只在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才生激勵效果,那麼採用物質獎勵就會適得其反。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以至於超過激勵所帶來的回報。」簡單的,一旦你可以通過給予更高薪水來提高員工績效,那麼,即使推動員工增長一丁點兒績效,你也要付出大量薪水的代價。

台灣科技業的員工分紅,正可明錢越多,激勵效果未必越強。

科技公司年股票除權後,在發放股票紅利的九月到十月間,是離職潮旺季。「工程師想離職,代表錢對不是最好的激勵!尤其當科技老闆習慣只用股票,一次涵蓋所有的付出,他們將得在明年員工分紅費用化後,重新思考如何吸引與激勵員工。」惠悅企管協理林永青分析。

切斯特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強調,褒獎,最好不要用現金。「人的價若被換算成現金,將有許多風險,有人會想,我應該『更多』,會開始計較。」

用心設計的頒獎典禮 讓老臣感動,也凝聚認同感

而什麼樣的激勵,能深得人心?台大商研所教授陳家聲提出一項原則:「把員工當成VIP。」

VIPvery important person),意指「非常重要的人物」。企業對VIP,往往掏空心思,對員工的原則亦然,那就是用心經營,了解需求,投其所好。

但到第三層的「愛與歸屬需求」,關鍵就不是錢,而是「心」。

民國九十二至九十三年間,中華開發經前董事長劉泰英被起訴、陳敏薰暫代董事長、辜家二少辜仲塋入主等事件,部人心惶惶,離職率高達二%以上,資深員工人人自危。

中華開發人力資源處資深副總陳昭如決定改善離職率。除了調整薪資結構等基礎措施外,她精心設計資深員工頒獎典禮,強化員工認同感。

在世貿二館,一千八百名開發員工的尾牙宴中,「快樂頌」歌聲響起,螢幕上,任職開發二十年的副總徐益生,二十年前的照片映入眾人面前。緊接著,影片中出現老同事、親友對他的評語與祝福,坐在台下的他原先被蒙在鼓裡,直到這一刻興奮莫名。他舉起火炬,奔跑著上台領獎。

「原本只期待與以前一樣,上台領個獎就下來,沒想他們這麼用心我真的很驚訝!」他事後。現在,中華開發離職率降至一%左右。

到了第四層的「自尊需求」,更要為員工設計出個人化、客製化、投其所好的胡蘿蔔。

一個與眾不同的旅行 讓員工想再一次達成目標

愛普生科技(Epson)新出爐的「員工激勵方案」,就是榮譽積點制度,累積一定點數,就免費送員工出國享受貴賓級的跨國企業參訪。愛普生副總經理謝正裕:「從Epson的總部日本長野,到蘋果所在的加州谷,藉由總部的力量安排參訪一流企業,讓最優秀員工親身體驗自家總部與別家企業的不同,就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褒獎之旅。」

「而且,員工出團時,台灣公司從董事長以降的高階主管,要在公司大門口列隊歡送他們,到了長野總部,也會有日本同仁列隊歡迎,讓員工成為賓至如歸的VIP!」這,正屬於馬斯洛理論的第四層「自尊需求」,讓員工感受老闆的肯定,老闆親自下海當領隊服務員工。

最上層的「自我實現」需求,是賦與員工更大的舞台,也是最棒的胡蘿蔔!

日燦大方給下屬舞台 「員工好,就是你也好!」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日燦,就是勇於給員工舞台的典型。旗下優秀律師想出國念書,他以哈佛法學博士的校友身分,親筆寫封文情並茂的推薦信(並非別人寫好讓他簽名),往往達陣成功。他:「將心比心。你希望人家怎麼幫你寫,我就會真正對症下藥,寫出他們最棒的優點。」

善於激勵,企業縱使遭逢逆境,也能創造佳績。

去年迄今,遭逢購併德國西門子(Siemens)手機部門失利、高階主管身陷線交易風暴疑雲的明基,正處於人員流失的窘境。去年八月,接手明基台灣區業務的洪漢青,面對的是個士氣低迷的組織。

當時,明基台灣液晶電視銷售是全國第十一名;今年五月,卻得到有史以來的第一名。洪漢青的秘訣是:讓團隊有更大舞台。

巧克力、頒獎、勞力士、星巴克咖啡券、生日卡、旅遊、推薦信、慶祝會、升官,通通可以是激勵,或弄巧成拙變成棍子。

用對胡蘿蔔,不但能業績破表,你在家庭、社團、學校的人氣指數,也會直線上揚。

牛津字典記載,一九四八年,《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首次提出「胡蘿蔔與棍子」,比激勵與懲罰;此觀念提出至今,雖已超過半世紀,人類追求激勵的藝術,仍永無止境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七國高鐵在面對航空業強大競爭壓力下,二日在此間宣布結盟,使未來搭乘高鐵穿越國界旅行更加便利。

法國鐵路公司(SNCF)執行長貝比:「歐洲有一真正的高速鐵路網,但知道的人還不怎麼多;因此,有必要向所有顧客宣傳。」

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瑞士及英國等七國的鐵路公司結盟名為「鐵路團隊」。

航空業已結成幾個聯盟,如SkyTeamStar Al-lianceOne World,方便旅客購票、劃位及轉機等,歐洲高鐵既已有現成網絡,彼此合作以改善列車時間表,將訂票作業系統連成一體,結盟工程即告完成。

但高鐵結盟最大的方便是,旅客一旦在旅程第一站碰到列車延誤,趕不上原訂搭乘的下一站列車時,可以不必另外買票,而直接憑原來車票改搭第二班列車。

從二○○九年元旦開始,搭乘歐洲七國鐵路聯盟的高鐵列車跨國旅遊,只需購買一張票,例如從法蘭克福經由巴黎到倫敦,將可以一票搞定。

歐洲高鐵聯盟最終目的是,引進顧客忠誠計畫,類似目前許多航空公司所實施的搭機里程數累積集點,以換取優惠的辦法;搭乘列車里程越多,優惠相對越多。高鐵聯盟為避免觸犯反托辣斯法,將不會聯合定價,而是各自決定本國列車票價。 結盟的七國高速鐵路預計二年全年客運量達兩千五百萬人次,目前是一千五百萬人次。至於高鐵總長度,預期二年增加約三分之一、達一萬五千公里。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識經濟掛帥的今天,腦力取代土地、廠房,成為企業發展的最精武器,要讓員工完全貢獻腦力,企業應以「資本」,而非「資源」的觀點來看待員工。透過教育訓練投資員工的技能、知識與能力,員工變身金剛鑽員工,也才能為企業帶來無窮盡的財富。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企業的決策與策略必須非常精準,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何運用人力發展來落實決策、推動策略,成為企業決勝的一個重要關鍵。

我們發現,人力資源對企業的發展愈來愈重要,回溯韓第(Charles Handy)曾經提到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的概念,他認為一般企業的存在,大多是靠財務資本,也就是資本主拿錢出來設廠、聘請員工、生、銷售,賺的錢歸資本主所有,員工就用薪水給付,人力發展只是為了工作需求而研擬的措施。

韓第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成功應該跨到另外一個領域,也就是把人力當成資本,所以一邊是財務資本,一邊是人力資本,企業必須成功把這兩個資本結合在一起。

理論上有資本的介入就應該要有報酬,也就是投資報酬率,而人力資本的報酬是什麼?站在當下,放眼未來,在人力資本的概念下,真正的做法應該是什麼?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鄭晉昌指出,人力資本之所以稱之為資本,表示人的本身就可以轉化為企業競爭力,以及成為企業的獲利來源。企業如何讓人力資本變成核心價,很多學者都談到,唯有讓公司變成高績效工作系統(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s),員工的生力才能提升。

另外,企業必須不斷提供多元的教育訓練方案,幫助員工發展第二專長,深化員工的技術,讓他們的知識不斷提升。員工的經驗與價是企業最重要的獲利來源,企業如何將員工的隱知識(tacit knowledge)留在組織,並在組織流動,牽到公司的管理制度,企業必須思索,怎麼樣才能讓好的人才留在企業裡。

主管本身的領導能力,也是促使人力資本持續不斷發揮綜效的因素,所以要如何才能讓人力資本的核心價幫助組織獲利,第一個就是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s,我們可以透過HR的制度,讓work systems成形,成為組織獲利的來源。

富邦金控副總經理兼人力資源處處長徐正宗舉例,「假設有一位相當優秀的品專家,他的年薪可能超過2,000萬,如果他有一年賺20億的本領,你要不要請他?如果你把他當費用,那麼這2,000萬非常高,所以人才的衡量是非常困難的。」

而如何評估找進來的到底是不是人才,績效如何評估?如果他是人「財」,就要設定他的績效目標,沒有達到,就要變成人「裁」。就連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也只能看準75%的人才,因此組織人才系統不僅要能評判好的人才,也要有評判不好的人才的功能。

廣達電腦人才資源中心協理王冠軍則認為重點在於怎麼看「人力」這兩個字。如果是資,那麼資需要珍惜;如果是人力資源,那麼資源需要開發。兩者的重點已經不一樣了,從重視珍惜員工,到要開發員工的能力。

「至於資本需要運用,如果我有一筆現金,既不投資,也不存在銀行賺利息,只把它埋在床底下,這是最糟的運用。」王冠軍比道。

而如何才能好好運用人力資本?他舉例,如果公司去年留了100個員工,這100個員工到今年都沒有改變,那麼這家公司前途堪憂。「這100個人的人力資本必須改變,也就是能力、知識、經驗、貢獻度跟去年相比都不一樣,這才是人力資本在資負債表上所能展現的。」

要發展人力資本,教育訓練成本也不能省。有一陣子全球電腦的銷量下滑,許多公司都在節省成本,但什麼都能省,唯有「教育訓練」與「研發」不要省。

因為在高科技業裡,如果現在因為景氣不好就把研發拿掉,那麼當景氣回來的時候,就沒有趕上、甚至是超前對手的實力,在這個業就出局了,所以研發不能省。「就像你失業了,你還是會讓孩子繼續唸書,因為貧窮是一時的,但如果小孩沒書念,這個家庭就永遠沒希望了。」同理,企業的教育訓練也不能省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家大企業嘗試導入資源規畫系統(ERP)多年,可是一直慘遭滑鐵盧。

為什麼老是失敗?資訊經理人表示,這都是因為系統不穩定,資料庫太龐大,所以只要換上新的「關連式資料庫系統」,這一切困難就可以迎刃而解。

可是負責導入系統的企畫部經理則表示,這一切都是因為公司過於守成,讓自己的資訊部門負責這個過於複雜、超過組織能力所能負荷的系統開發專案。如果能引進顧問公司的專業服務,便能輔助有效的知識移轉,展開實質的變革。

業務部門是使用者,業務部資深經理卻:「資訊系統的導入之所以不成功,其實是因為經銷商的抵抗,因為經銷商和公司合作已經超過十幾年了,新的系統只會造成經銷商作業上的恐慌。其實公司根本不需要新的資訊系統,需要的應該是新的經銷商管理方案。」

個人的法都好像非常有道理,但面對計畫執行失敗的事實,一定是哪裡隱藏了問題,如果你是一位新上任的經理,想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你該怎麼做呢?

身為主管,若只聽到一面之詞,可能就只看到事情的表象,甚至會被惡意蒙蔽。所以,你可以透過三角交叉檢定法(triangulation),它的原意是指水手利用兩個星座,找出第三點的定位,用在管理上,就是利用不同資料來源,來分析資料的可靠度。也就是找不同部門的人,問同樣的問題,看他們如何做不同的解釋,以了解問題的深度和多面性。

另外,可再利用不同的資料(例如公司部報告)來檢驗受訪者談話的真實性。

在這個案例中,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詢問3個不同部門(或不同立場)的受訪者,先問一些基本問題:人(who)、時(when)、事(what)、地(where)、物(what)、如何(how)、為何(why)、多少(how many)。然後,鎖定一個重點問題,連續問5個「為什麼」(why),通常,這時你就能看到原本被隱藏的事實真相或問題。因為如果對方要撒謊,就要另外找4個謊來圓,如此追蹤下去,你就可以對問題有一番全新的了解。

這就如同電影《將軍的女兒》中的著名台詞:「跟著謊言,得到真相」,透過三角交叉檢定法,你跟著問題走,也就一定能找到真相。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do like this classic conversation in this movie!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