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翻譯錯誤百出」、「坊間翻譯爛死了」,這些是前外交官陳錫蕃與國立台灣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口譯名師王麗莎不約而同的看法。針對教育部開辦翻譯考試,陳錫蕃認為有需要,但應設計出一套能檢定出功力的試題,更重要的是從教育改善。王麗莎則對政府實施翻譯認證考試不看好,認為台灣政府辦的許多認證都是官商利益結合的山頭。
73歲的陳錫蕃駐外經驗豐富,外派過巴西、阿根廷、玻利維亞等中南美國家與美國,曾任駐美代表三年,精通多種外語與多種中國方言,退休後在國立台灣師大與淡江大學研究所培育翻譯人才。
試題需能測出考者實力
陳錫蕃駐美期間,代表處曾招考諮議,許多博士報考。他認為即使博士還是要經過測試,試題為翻譯《紐約時報》一篇社論與台灣報紙的一篇社論,並撰寫一篇短文,這種考法可顯現考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陳錫蕃說他接觸過一些自認一流的翻譯官,實際能力其實不足。他說,對於自認大師級翻譯者的測試方式,應像他招考諮議對博士的選考方法,再由通過者負責選考高級翻譯師,高級翻譯師負責選考中級翻譯師。他說,翻譯不易,待遇應提升至優於高中教師薪水。
談到台灣的翻譯,陳錫蕃指「錯誤百出」,例如,立法院「全院委員會」,雖然它與立法院各委員會平等,但由院長擔任主席,通過的議案還是要送到大會處理,有人翻成「Plenary session」,他認為這是「錯誤」譯法,應該是「Committee of the Whole」,從英漢字典即可查到。
不過在一般漢英字典的中翻英詞彙查不到,主要是一般漢英字典大多抄自歷史已久的麥氏(Matthew's)漢英字典,許多用詞用字已經不夠現代化。
看到報紙一些錯誤報導,陳錫蕃會記錄下來,投稿更正,例如近年的「樹葬」,連華語報導表達都有錯誤。他說,媒體報導的樹葬是火葬完的骨灰埋在樹下,其實,「葬」只能一次,如果有樹葬,應該是棺木葬在樹上。
錯誤翻譯不勝枚舉
陳錫蕃說,「葬」在英語也只有土葬、火葬、海葬三種,蔣介石與蔣經國「兩蔣」已經葬過,可以遷葬(reburial),卻不能再叫國葬,國葬是國家喪禮,在英語是(State Funeral)。國宴與國葬都要在首都舉行,例如美國前總統雷根過世,有資格國葬,就從家鄉加州運到首都華盛頓辦理國喪,喪禮完畢,再運回加州舉行葬禮下葬。台灣總統陳水扁在友邦總統來訪時,在台南邀宴就不能寫成國宴,只能說是官式宴會。
他再舉例,「杯葛」是英文「boycott」翻譯過來的詞,用在一黨提出法案時,另一黨因為反對,所以不參與討論表決,目的是使不通過,但仍有可能通過;但台灣的國民黨提出罷免案時,民進黨、台聯等未進去投票,仍想盡辦法使不通過,媒體報導為杯葛,但這種杯葛的意思變成「to block」,則是阻止(prevent)的意思,若將之翻成boycott,則又不是boycott的本意了。
再如「I'm proud of you」譯成中文應是「我以你為榮」,翻成「我為你驕傲」就有偏差,陳錫蕃指出,驕傲絕對是罵人的負面用詞,說自己則有懺悔的意思。
再如生活方式有兩種,「way of life」指整個社會國家的共同生活模式,如自由民主、獨裁、反共;「life style」則形容個人,如喜歡住大房、坐火車、穿華服。因此不能忍受共產社會生活,譯成「We can't stand the way of life in communist society.」就比較恰當。
多讀書 培養翻譯能力
矯正翻譯錯誤百出的現象,陳錫蕃認為歸根究底還是要從教育著手,應教導所有國民追求「任何人都以雙語言、雙文化為終身學習的人生目標」,因為一種語言、一種文化──如中文──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將不夠用,需要學會隨時隨地可交換使用兩種語文。以台灣人來說,多學英、法、德、日、義、西任何一種外語都可,還要瞭解所學外國語言的文化,如此一來,一定有助翻譯水準提升。
不過陳錫蕃指教育部提前到小學三年級開始教英語,「好是好,若在沒有掌握本國語言文化精髓之前就教,仍然太早」,小學教育應先固本,高年級再教外語比較恰當,而且要有優良師資搭配,否則徒勞無功。此外國內翻譯工具書不夠,教育部也應集結人力編纂像樣的漢英字詞典。對於想從事翻譯的年輕人,他只有一個建議,就是「多讀書」。
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已經在翻譯界與教育界20幾年的王麗莎,早年曾做影視翻譯,也是知名的口譯專家。
此次針對國內翻譯情況看法的約訪,她邀請筆者到她任教的台大推廣教育中心教室採訪,所有採訪過程在學生面前公開,理由是記者想知道的事情,學生一定也想知道。
對於台灣的翻譯水準,王麗莎和她的學生眾口一聲說「爛」,例如,曾經有一家知名半導體廠商的工程師把「give me a break」翻譯成「給我一個破」,差勁的翻譯不勝枚舉。
由市場機制決定實力
教育部舉辦翻譯能力認證檢定考試,王麗莎表示,台灣政府辦的許多認證都是官商利益結合的山頭,很多行業都如此,例如醫生要搞美容科賺錢,就會結合相關的金主搞新的認證考試,公家單位也樂於配合。
認證委員一定是既得利益者,而政府拿了人民的納稅錢,為消化預算甚至私相授受。就翻譯認證來說,全世界只有日本官方在搞認證。
是否排斥政府辦翻譯認證考試?王麗莎表示,對此無權置喙,只知道自己繳稅但沒有決策權。如果教育部邀請擔任認證委員?她說,絕不會進入共犯結構,並強調,翻譯工作還是要靠實力,由市場機制決定,如果實力好,到那裡就業都沒有問題,如果實力不夠強,拿了翻譯認證證書,就會有工作嗎?
在場一名學生指出,兩、三個月前曾上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網站,查閱教育部委託命題的翻譯認證考試試題範例,其中一題是測試考生每分鐘記幾個單字,令人不解這種試題的意義為何,另外也顯現認證考試的標準和目的都不清楚。這名學生呼籲教育部真要實施翻譯認證,就不要偏離舉辦這個考試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