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的電腦工業龍頭老大美商英特爾公司,本周一由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長正式在中國北京與大連市長簽約,將投資二十五億美元在大連興建該公司在亞洲的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預計三年後開始投產時,將可能引進先進的六五奈米技術,而與英特爾先前分別在成都、上海設立的封裝測試廠將在大陸形成完整的IT產業鏈。其後續影響則除了將確立大陸電腦工業在亞太地區的核心地位外,更將有助於大陸電腦工業形成龐大的產業群聚效應。
看待這一則國際產業動態訊息,一般人頂多只是再一次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產業崛起的強大張力。但對於向來在國際資訊科技產業市場擁有一定市佔率與競爭力的台灣半導體製造廠商而言,則將面臨海峽對岸資訊產業快速發展的強大壓力,以及憂心未來不論在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上恐怕都將落居下風。除此之外,站在國家發展策略的高度,面對有關半導體製造大陸已經將取得尤勝於台灣的先進技術,則不免令人質疑:目前政府所採取對半導體西進予以設限的政策,最終受限的到底是大陸先進技術的取得,還是台灣全球布局市場機會的自我設限。
無疑的,對於台灣的資訊科技業者而言,原來挾著技術、經驗、管理、人才及市場行銷的相對優勢,是完全可以利用大陸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以及不斷茁壯的內需市場,持續在全球的資訊科技生產供應鏈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就是因為主政者採取戒急用忍的鎖國策略,錯以為只要把有關生產製造的關鍵技術等予以設限,不准西進,就可以長保競爭優勢。因此,除了有通案性的投資上限不得超過資本額四十%的規定外,同時也規定晶圓的規格不得超過八吋,生產技術也是最近才勉強同意開放○.一八微米製程。
然而,這一切不合理的限制,只是造就了大陸中芯的崛起。台灣本土的兩大龍頭聯電以半偷跑的方式支持在大陸成立和艦,到現在官司都還未了,台積電更是只能坐困愁城,眼看中芯成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現行政府對於高科技產業西進的設限政策不只不合理,而且根本已經過時。我們緊守著十二吋晶圓廠不放,但十二吋的技術並非台灣獨有,中芯還是有辦法直接由美國引進,而今英特爾甚至還乾脆自己到大陸設廠。此時即使政府同意開放台積電、聯電等可以到大陸設十二吋晶圓廠,但不只不再有相對的優勢,也將因時機的落後而影響市場的競爭力。
尤有進者,在相關的晶圓製程技術上,我們把○.一八微米製程當寶,但英特爾一進場,引進的將是最先進的六五奈米技術,未來還可能進一步提升到四五奈米、三二奈米製程,使台灣的製程技術相對落後。如此情勢,套句相關業者的形容,屆時即使強如台積電,在大陸市場上將如同義和團對上洋槍鐵炮。台灣戒急用忍政策實施的結果,竟然使得業者不論在技術上或市場上都居下風,這樣的設限結果不算是自我設限又算什麼。
政府近年來在兩岸採行的鎖國政策自我設限,不只傷害了相關業者的商機,更嚴重的是它迫使也加速了大陸與國際間的交流互動,台灣原來可以扮演的中介、樞紐角色,也因為自我設限而被迫一步步的邊緣化。中國透過持續的改革開放,不只國力崛起,也快速的與世界接軌,中國既是世界最大的工廠也是世界最主要的市場。這一切的轉變,台灣看在眼裡,也不是沒有機會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但只因為短視錯誤的決策,又未能配合外部情勢的快速轉變即時調整策略,原有的相對優勢無從發展,抱殘守缺的結果,最後甚至連想要維持保有現狀都有困難。這其實就是今天台灣的寫照,進退失据,自陷空轉。
台灣今天所面臨的困境,不只業者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前總統李登輝日前也曾提醒,但向來都無例外的只會被戴上不愛台灣的帽子。大陸一眠大一寸,台灣則是自反而縮,兩相對比,台灣真的只能躲在一角玩家家酒,既無力走入世界,世界也根本遺忘與不在乎台灣的存在。英特爾絕不會是最後一個案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