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0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經理人思考策略,其實便是賽局理論的應用,賽局探討的是當決策者的選擇會彼此影響時,該如何思考行動,找出最佳策略。如果假設外在環境不會變動,就等於在局限的範圍內尋覓最好的結果,徒勞無功的機會多,而賽局觀,能訓練我們看清事物全貌的能力。

伊索寓言中有這麼一個故事:山谷裡,白羊和黑羊在獨木橋上相遇,雙方都想先過橋,誰也不讓誰,該怎麼辦?

情侶都遇過這樣的麻煩:男生想在家看球賽,女生想出門逛街,但兩人都希望對方可以陪自己,該怎麼辦?

兩個小偷一起犯案被抓進警局,警察把他們隔離偵訊。如果雙方都不承認犯案,死無對證,兩人都會被釋放;但如果其中一個小偷認罪,自首減刑,不認罪的就要被關更久,兩個小偷該怎麼辦?

日常生活,處處皆賽局

以上3個故事的共同點,在於「決策者的選擇會彼此影響」,當對方的決定會影響自己的最佳決策時,就不能不把對手的行為納入考慮。這就是「賽局理論」(game theory)最原始的思考。

在商場中,「先考慮對方可能怎麼做,再選擇自己的決策」的情境非常多。大至公司對公司的策略角逐,小到人與人的互動,都有能運用賽局理論的例子。

舉例來說,如果A公司降價促銷,結果刺激對手B公司跟進,最後A公司會不會反受損失?當潛在競爭者想進入市場爭奪大餅,如果公司擴廠增加產能還不能逼退對手,會不會因此而浪費股東的投資?擁有和競爭對手相似的新產品開發案時,究竟是該知難而退先放棄,還是尋求合作機會?

其實賽局理論的思考方式並不困難,每個人在做判斷時,多多少少都已經使用賽局做為決策的基準。談判過程中,我們都會先猜測對方的底限,再設法做判斷;老闆面試員工時,得先測試他的工作能力,才能開出適當的薪水;甚至開會時,每位同事都會先預期發怒的老闆可能會坐哪裡,再想辦法選個「最適」座位。

理性思考,才有競爭力

賽局理論的應用發展源自經濟學,可分為「合作賽局」與「非合作賽局」兩大類。合作賽局假設決策的雙方或多方已經合作,重點在於如何依照每一個個體的貢獻,進行公平的分配,主要被應用在軍事或政治領域上(例如盟國的合作)。

但是在商業經濟的範疇中,大部分狀況則適合運用非合作賽局。非合作賽局假設:每個做決策的個體都是自利的,不會為了利他而選擇合作,所以要從利潤的結構、溝通的方式,用理性推論來探討合作的可能。

為什麼考慮對手的選擇這麼重要?經濟學家發現,自由競爭所導致的均衡結果,反而有可能讓決策者得到相對較差的結果。比如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一發起,廠商就有可能殺到「見骨」,最後誰都沒賺頭;或是兩家廠商同時開發新規格商品,最後市場只能接受一個,使得落敗的一方浪費了高額的研發和生產成本。

如果任由市場順其自然地發展,有可能會導致的不好結果,那麼在做出決策之前,事先就思考對自己最有利的布局,正是非合作賽局努力的目標。

或許有人會質疑,如果賽局理論是奠基在「理性」的假設下,只能探討人類行為中理性選擇的部分,當人們被情緒淹沒,做出非理性的選擇時(這種時候還真不少),理論又無助於判斷現實狀況,那到底學它有什麼用?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助研究員梁孟玉指出,商業社會裡,「理性的人在競爭中勝出的機會更大,存活機率也更高」。在適者生存的淘汰機制下,市場上主要的力量都來自更理性的個體,雖然不理性的人還是會存在,卻無法主導市場。

「賽局講求『均衡』的概念,也就是從漸進、演化的角度,來分析從過程到結果之間,走向會是怎樣?所謂成熟的結果(均衡)會是如何?而每個個體又該如何學習更好的決策方式?」梁孟玉表示,社會上雖然各種人都有,但是演化的力量最終還是會讓人趨於保持理性,而制度最後也是由這批勝出的人所決定,斷然批評「賽局理論和很多現實狀況不合」,未免見樹不見林,沒看到均衡、演化過程的這一面。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大陸捧飯碗 還是等大陸人來搶飯碗?《世界是平的》一書,點出「我正在睡大覺,好多工作都外移了!」當工作機會全球跑,中國又從「世界工廠」升級「世界市場」時,虹吸效應將更明顯。

 

2008北京奧運88日開打,為期17天的賽事,將使中國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當各國運動好手齊聚北京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崛起,也像是塊磁鐵般,正把各國的菁英人才吸往中國大陸,包括台灣。

520 台灣人西進大陸增溫

在北京奧運之前,台灣人才西進的浪潮在520時達到高潮,根據1111人力銀行針對上班族前進大陸意願調查,有54%欲西進,其中83%隨「九萬(馬英九、蕭萬長)」登陸意願增強。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也表示,從3月底總統大選底定,到520馬總統就任間,104人力銀行線上每日欲赴大陸求職人數再增加近3千人,平均每天有近2萬名的台灣求職者尋找大陸工作機會,這股熱潮並持續到74日兩岸包機直航後。

邱文仁並發現,台灣人才流向大陸,最早是台籍幹部隨台商前仆後繼到中國,以前是2個大陸工作職缺搶1個台灣人才,但自從中國大陸於1997年經濟開始起飛,且2000年加入WTO後,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而台灣卻在1999年碰上本土型金融風暴,失業及失意的人口增加,使他們紛紛到大陸尋求事業的落腳處,而在2000年到達最高峰,幾乎是每4個人搶1份工作,但並不見得人人如願,因為台商所開出的大陸職缺,需要的是如總經理、副總或是執行長等高階主管。

2.5個台灣人搶1份大陸工作

這種態勢也延續到今日,雖然平均每天有將近2萬名的台灣求職者尋找大陸工作機會,但台商所開出的職缺,卻只有8千筆,看似只有2.5人在搶1份工作機會,工作機會比2000年時高,事實卻不然,因為中國《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不少台商從大陸撤出,或是台商關門的家數增加,台商不再像過去一樣用高薪挖人才到大陸。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兼發言人吳睿穎也有同感,他說,早期台商要用2倍於台灣的薪水加往返機票、返台帶薪休假等優渥條件,才能說服優秀的台幹到大陸,但現在薪水行情卻直直落,從過去的2倍、1.8倍、1.5倍,一路跌到目前的平調,未來可能還要打8折或7折。

即便如此,今年仍有54%的台灣上班族欲西進,且經過交叉分析,這些人以年資712年的白領主管階級為主力,但是,登陸潮正發生質變與量變,在其調查中,有不少年輕的基層工作求職者趨勢,現在不僅僅是台幹,更多的台灣青年正準備搶進大陸、邁入國際,吳睿穎預期,新鮮人、年資16年求職者有意西進就業的比例,將隨兩岸進一步的開放而拉升。

留台灣打區運 到大陸則打奧運

是什麼原因,讓台灣人才對大陸工作躍躍欲試?吳睿穎表示,根據麥肯錫2005年公布的關鍵報告,中國未來10~15年,需要72千個有國際經驗的高階經理人,目前中國有11千萬個白領人口,但符合千人以上跨國企業資格的人力卻只有3.5%,可供給的人力只有3~5千人,在大陸國際化,高階人力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正給了台灣人前進大陸舞台,甚至是國際舞台的絕佳卡位機會。

派駐上海的104人力銀行大陸獵才總監黃至堯則觀察到,有好的工作機會,台灣中高階主管轉戰大陸意願非常高,而他個人也認為,在台灣,上班族像是打「區運賽」,但西進大陸,格局將提升為「奧運」規格,因為旁邊合作或競爭的選手(同事或對手)都來自全球,因此,有企圖心的中高階主管往往想試試身手,測試自己的實力深度,並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格局。

熱門職缺 專業力定江山

哪些產業、職務又是上班族前進大陸的首選呢?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資訊科技、製造傳產是最夯的產業,也是台商在大陸主要的發展產業。而104人力銀行台商開放的線上8千筆職缺,以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電子零組件相關業、批發業,及半導體業需求為主,另金融保險業、醫療保健業、批發零售業、旅遊休閒業等產業人才西進後勢最為看好。

但不是你想到大陸卡位,都能人人如願,還要具備專業能力。邱文仁表示,根據台商的建議,具備經營管理、進出口貿易、行銷企劃、專案管理及人力資源等職務背景的人可考慮西進,因為行銷、管理、貿易人才,對於視中國為市場的企業來說,將十分搶手。

雖然看好2008年北京奧運後,即將在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界博覽會,高達2百億元的活動經費,大量專案、文化活動需要規劃、執行,且根據畢博公司預測,其直接或間接的人力需求就高達20萬人,提供台灣創意人才西進的好機會。但吳睿穎認為,隨著兩岸關係逐漸好轉,兩岸包機直航已經開通,未來台灣對大陸開放腳步也將加快,台灣的優秀人才並不見得要一股腦地往大陸跑。

兩岸冰融 陸資企業登台求才

尤其開放大陸觀光客人數,將有助於國內服務業工作機會的提升,而未來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陸資來台設分公司或據點,勢必晉用台灣優秀人才,這股「你的老闆可能是大陸人」的趨勢,或許是職場轉換上要特別注意的。

黃至堯也指出,104人力銀行「上海」的獵才單位,就接到多家中資企業的詢問,其中一家電子公司更明確指出,希望104人力銀行代為尋找該企業在台辦事處的業務代表,年薪為60~70萬人民幣(250~300萬台幣),目的是拉近與台灣上游廠商的距離,在台灣接訂單、在中國生產製造,與鴻海將據點設立於客戶端的思維相同。

黃至堯認為,以往三通問題暨兩岸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這類中資集團型企業即使有來台設立業務據點的想法,也不會有任何做法。然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兩岸經濟、政治的交流更見開放,加上兩岸直航後勢必降低交通及其他方面的成本。外資、中資企業在台灣成立辦事處或尋找業務代表的需求將會更加明確,勢必為台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而希望西進擴大視野的上班族,也許很快有機會在台灣見識與上海一樣的世界市場脈動。

世界是平的 工作機會全球跑

不過,就像台商外移大陸,台灣人才西進大陸搶工作的浪潮般,當兩岸開放腳步愈來愈快的同時,有不少台灣人也擔心「中國人來台搶台灣人飯碗」的現象,因為一旦台灣承認大陸學歷、證照,及開放大陸勞工來台時,那包括基層勞工、大學教授、醫院醫療人員等,工作機會的衝擊將非常大。

這也是馬英九總統在競選時,才提出可能開放大陸學歷、證照,馬上引來對手陣營的攻擊,另包括老師及醫療人員的反彈,馬上迫使馬英九改口,初期只會開放大陸學歷。

但就像2005年面世的《世界是平的》一書,書中有一小段內容:以前聽爸媽說:「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現在我則說:「女兒啊,乖乖把書唸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另一段則是這麼說:「我正在睡大覺,好多工作都外移了!」

這本書連比爾.蓋茲都大力推薦,作者佛里曼認為,當各國隨著經濟發展成本不斷提高,「產業外移」是個趨勢,身在遙遠國度的人,將會成為未來市場上的重要關鍵,你可能正面臨工作流失的危機,但同時全球的工作機會也正朝著你而來,只要你夠優秀。

吳睿穎:優秀人才備4

如何培養自己成為優秀人才,不管是要西進大陸搶工作,還是防止中國人來搶你飯碗?吳睿穎說,當初福州佬來台,也要揹「剪刀、菜刀、剃頭刀」,才能在台灣生存,台灣人西進大陸,若不想鎩羽而歸,首先身段要夠軟,問自己是否有本錢與當地物美價廉的人才競爭,其次要具備4力:專業能力、外文能力、抗壓能力及交際能力。因為根據待過大陸的台幹調查,要能在大陸生存,首先專業能力要強,其次是能適用當地風俗民情,再者,社交能力佳、有官方人脈、身段夠軟及企圖心強,都是必要絕技。

再者,要掌握職場5e原則,即做事efficient(有效率的),減少加班機會,遇到問題要easy(輕鬆的)面對,當作一個挑戰,並隨時保持energetic(充滿活力的),來面對挑戰,另要擁有entertainment(娛樂生活),平衡工作與私人生活,生活自然就能enjoyable(令人愉悅的)

邱文仁建議職場7

邱文仁則對今年的大學指考竟出現「0分」也能上大學的現象,搖頭表示,當世界是平的,台灣人不僅要跟中國人競爭,同時也跟全世界的人競爭,但台灣未來的大學生素質則讓人憂心。

至於已在職場者,如何保持競爭力?邱文仁認為,需要具備「職場7力」:包括雙語能力、專業應用力、業務能力、EQ能力、財務分析能力、研發設計能力及大陸力等,只要具備「職場7力」的項目愈多,將能免於失業的煩惱!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的壽命就像人一樣,是命定,可以估算得出來的。例如中小企業的天險13年,也可以靠後天維護、保養,而能基業長青,差別在於有沒有定期算命,提早發現徵兆,找出應對之道及早預防,才能防止企業走入衰敗。

面對全球化競爭,不僅要有管理現在的能力,還要有經營未來的能力。經營未來必須定期檢查企業的經營狀況,並進一步針對可能產生病因,設定關鍵指標,根據指標,勤於保養維護,以讓企業持續保持最佳狀態。

為了進一步掌握企業算命的重點,管理雜誌參酌證期局、中小企業處及銀行授信部門所提供企業診斷的病因及關鍵指標,彙整出「十大病因與關鍵指標」。

病因1:產業變化快速,企業應變不及

當產業進入衰退期,企業未能轉型成功的原因,多是因為投資與本業沒關係的產業,由於不熟悉產業特性與經營方式,營收成長不如預期,加上向銀行融資貸款,負債資金龐大,最後被債務壓垮。

一般銀行在診斷企業健康狀況時,首要評量要項就是產業優劣勢,尤其重視產業的應變能力。

關鍵指標1:掌握產業、產品生命週期

產業生命週期就像季節「春夏秋冬」循環一樣,當產業進入成熟期,就要思考下一階段的獲利模式是什麼?要如何轉型?或尋找新的利基市場?以創造另一波S成長曲線。

病因2:不確定核心競爭力,甚至衰退

企業就像大樹一樣,主幹、支幹是各部門,果實是產品,根部就是核心競爭力。但企業往往只專注追求快速的營業成長,而忽略核心競爭力的維護與加強。

關鍵指標2:本業長期投資佔總資產比

企業若同時經營本業及非本業,為了將資源聚焦於本業上,應該逐年降低非本業的長期投資佔總資產比率,並逐年提高本業長期投資佔總資產比率。

此外,企業要維持核心競爭力,必須長期觀察三大指標:代表成長力的營收成長、控制力的成本費用合理化、貫徹力的營運活動現金流量成長。

病因3:產品在創新、品質上失去競爭力

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一方面因為產品的開發設計不符合顧客需求,據統計,約有60%新產品無法通過市場考驗,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並降低失敗風險是創新的必要過程;另一方面是上市的速度太慢,市場早已經被先行者佔據。

關鍵指標3:研發創新佔總營收比率

新產品要取得市場優勢,必須成為創新領導者或迅速跟進者,充分掌握全球的技術專利地圖,以及競爭者的佈局,才能在市場上保持領先或快速應變的能力,也能降低技術被取代的風險。

當企業重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常會隨著營收成長,提高研發費用的比率,而一旦逐年提高研發創新佔總營收比率,表示已產生正循環的創新力。

病因4:從開發、生產製造、通路到客戶,內部流程控制不良

中小企業內部流程的管理問題,通常因為製造技術、設備過於老舊,員工訓練不足,以至於造成生產效率每況愈下;而上市公司通常因為未能精簡製造流程,別人生產只要一個月,自己卻要兩個月,不僅效益比別人低,成本也比別人高,長久下來高成本吃掉獲利,客戶也陸續抽單。

關鍵指標4:產品的成本、品質與交貨

企業要讓內部流程更有效率,一方面q研發、生產到顧客手中,要精簡供應鏈流程,準時交貨,一方面透過改善製程來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

病因5:大客戶臨時抽單

重要客戶過度集中又臨時抽單,會直接衝擊到營利來源。此刻,不僅要檢討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也要檢討顧客關係,為何顧客會流失?競爭者可以搶走客戶?

關鍵指標5:顧客滿意度

對台灣製造業來說,維護與關鍵客戶的關係成為首要之務,對於這類客戶的維護,除了儘量符合對方的要求外,還要進一步提供超乎要求的服務,以科技產業來說,甚至調派特別訓練的業務人員服務Key account,為顧客量身打造新產品配套製造方案。

病因6:人才缺乏競爭力

企業因為擔心人才流動,所以不願意投資在人才競爭力的培養上,而實際上,這是惡性循環,不願意投資培養人才,結果流失得更快。

關鍵指標6:投資教育訓練費用佔營收比

投資教育訓練費用和投資研發費用性質很相近,一個是希望提高人的競爭力,一個是產品競爭力,兩者都需要正向循環,也就是投資佔比愈高,表示所產生的效益愈高,當一家公司每年逐漸提升這方面的預算,也表示人才的能力不斷地提升,能夠為公司創造更高的營收成長。

病因7:人才嚴重流失,且招募困難

人才流動普遍存在於企業中,人才不再忠於一家企業,而企業也不再強調終身雇用,組織和人的關係已經徹底改變。

客觀因素造成普遍現象,如果企業主觀上不對人才流動率加以因應與管理,很可能造成嚴重的人才流失,甚至關鍵人才跑到競爭方,變成自己的強敵,即使原先是市場領先者,也因關鍵人才流失而喪失優勢。

關鍵指標7:員工滿意度

企業首要之務是建立關鍵人才的招募及留才計畫,此外,也要有一套績效與激勵制度,有效地結合人才與組織的力量。

ING安泰投信希望成為員工第一選擇的公司,因此每年會進行員工滿意度調查,讓員工了解公司的理念、策略,並提出對管理方式、制度上的建議與看法,甚至對自己工作上的期望等。

病因8:財務不健全,資金周轉不靈

現金流量管理包括帳款的應收應付、庫存的消化、現金的安全存量等,當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時候,現金流量槓桿與週期操作就非常重要。例如亞力山大因為沒有做好現金流量管理,將現金收入大部份轉投資中國事業,然後虛增營收,製造很多應收帳款,而積欠廠商的債款卻還不出來,企業一夕之間崩解。

關鍵指標8: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表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當下持有多少現金,有利於靈活支配。現金流量包括營業活動所產生的收入、投資活動所產生的收入,由銀行融資、現金增資所產生的資金,每個月檢視現金流量表,可以確定營運資金有沒有問題,讓企業穩健經營,不會出現付不出債款或利息的情況。

病因9:重大決策錯誤

證期局歸納造成公司下市的原因,通常是經營層有重大錯誤決策,接著管理者為了維護投資人信心,開始有舞弊行為,隱匿財務實情。1998年東隆五金爆發掏空案,就是明顯的例子,經營者錯誤的投資決策,造成財務由原來的營收成長,瞬間虧損新台幣八十幾億元,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公司重整的案例。

關鍵指標9:長期投資佔淨值比

長期投資通常回收期都長達三年到五年,兩年達到損益兩平,在這段期間,要能保持自有資本的安全指標,所以長投不能佔淨值比太高,但也不能舉債過多,據企業診斷專家建議,長期投資佔淨值比合理範圍是在30%至50%之間,例如有一億元淨利,拿來投資的錢要在5,000萬元以下,超過70%以上,相對風險就比較高。

病因10:替人背書保證

中小企業常發生在有業務往來廠商或營建業的工程互保上,而上市公司則發生在總公司替海外子公司作保,如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替海外子公司作保,向銀行大舉借貸二億多美金,海外子公司發生問題,太電必須一肩承擔。

關鍵指標10:背書保證總額佔淨值比

企業通常因為營運不好,向銀行貸款時才需要他人作保,所以企業替人作保時,為了降低風險,專家建議背書保證總額佔淨值比,最好在20%至40%之間;而總公司幫子公司作保,最好注意轉投資股份佔股本的比率,最好不要超過50%;若替供應商或合作夥伴作保,也以10%最適宜,這樣即使發生問題,也不至於拖垮公司。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不長不短的三個星期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 上海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06 Sun 2008 22:45
  • 好運

昨天趕小田原電車時 竟因為緊張而忘了NB的電源線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時候歷史的步伐走得挺慢,但有些時候歷史的步伐卻又推進的很快!兩岸包機直航談了多少年?開放大陸人士赴台觀光又研議了多少年?甚至就在今年上半年,這都還停留在馬英九不一定兌現得了的政見,如今從踩線團到首發團,一批批的大陸觀光團此刻已經在台灣各處展開環島旅遊行程了。在兩岸關係的進程上,這無疑又翻開全新的一頁!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平等協商,就是在商談中雙方要平等相待,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方;善意溝通,就是在商談中充分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多從善意的角度理解對方的想法,消除不必要的疑慮;積累共識,就是要不斷擴大共識,縮小分歧,這樣才能取得更大成果;務實進取,就是要實事求是地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真正解決問題,做到行穩致遠。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就是把君主比做老虎,站在君主身邊,就像站在老虎身邊一樣,老虎何時發怒,是不能預料的。同樣,在君主身邊,也無法預測到君主何時發怒,臣子們站在君主身邊,無時無刻不戰戰兢兢,誠惶誠恐。於是臣子們為了自保,經常會採取兩種態度,一種是討好巴結皇帝,讓皇帝隨時保持高興心情,不要觸怒皇帝,這一類的臣子,很容易就變成君主身邊的佞臣。另一類的臣子,他們會跟君主保持一段距離,不跟君主過於接近,以免君主發怒時,會直接殃及他們,所以這類臣子比較明哲保身。

高高在上的皇帝,常把臣子們看成是狗,招之則來,呼之即去,隨意責罵,動怒就殺,臣子們完全不能反抗。臣子們把君主看成是虎,君主把臣子看成是狗,這種心態之下,雙方怎能產生感情呢?所以從中國歷史上看,君臣之間,大多是以「利」為出發點的關係,不可能會產生感情。

從歷史上看,君臣之間有深厚感情的事例極為稀少,如唐太宗和他的臣子們濃厚的感情,在歷史上就極少見到,這可能是歷史上的一個特例吧!

惺惺相惜君臣情

唐太宗並沒有將他的臣子們看成是狗,而是視之為朋友,他對待大臣的態度,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唐太宗說過,他對於大臣們,要「推心待之」;太宗也曾經說過,一個君主要將臣子們看成自己的手足,也要將百姓看成是自己的肌肉,手足肌肉,都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君主不可以將之切割,因為一個人必然會愛護自己的手腳,所以太宗也會愛護他的臣子們。因此太宗與臣子們之間,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唐太宗是一位不愛端架子的皇帝,他常常大宴群臣,宴會完後還會和大臣們一起做詩歌詠,所以君臣之間常常會有一起吃飯、聚會、聊天的機會。他不像中國古代其他的皇帝,除了上朝之外,跟臣子們並不常見面。相反地,太宗是經常與臣子們相接觸,這種經常性的接觸來往,不單只是要談國家大事,也會談個人的生活起居、家庭狀況,所以君臣之間也深刻地彼此了解對方。這跟其他的歷代皇帝,也不相同,其他的皇帝在深宮中生活如何,臣子們多半是不知的,而皇帝也不會願意去了解臣子們的個人生活究竟如何,所以在其他的皇帝時,君臣之間的關係,只限於談論國家大事而已,但太宗則深入到臣子們的個人生活領域去。

人與人之間,要產生感情,不是只談工作,若只談工作,是不容易建立私人感情的,要建立私人感情,必須要了解到對方的家庭、私生活、思想與價值觀念,才可能相互培養濃郁的感情。唐太宗在歷史上,是極其少見會主動去關心臣子們私人生活的皇帝。

貞觀四年,宰相杜如晦病重,唐太宗親自到他家慰問,兩人相見,都痛哭流涕。不久,杜如晦就病逝了,病逝當天,太宗在宮中,吃到一個瓜非常美味,他想起杜如晦也是喜歡吃這種瓜的人,心中不禁淒涼傷感,就停住不吃,吩咐宦官將這瓜送到杜如晦的靈前奠祭他。這充分表露出唐太宗身為君主對臣子的真情至性。過了幾天,太宗賜給另外一位宰相房玄齡黃金袋,並對房玄齡說:「想當初如晦跟你,同心輔佐朕,如今所賜,只獨見你一人了,想起來,令人傷感。」於是淒然淚下。太宗接著又說:「朕聽說民間傳聞,鬼神畏懼黃金,所以朕命人做了這黃金袋,希望你送到如晦的靈前,獻祭給如晦。」過了兩天,太宗晚上夢見了杜如晦,第二天早上,太宗就告訴房玄齡,談起昨晚的夢,不禁感嘆唏噓,於是命宦官也把自己吃的食物送去祭奠如晦。到了第二年杜如晦的忌日時,太宗仍沒忘記此事,還派了宦官到杜如晦家中慰問其遺孀與子女,這份死而不忘的情感,也是史上少見的君臣之情。

貞觀十一年,鎮軍大將軍段志玄生病,太宗親自到志玄家中慰問,兩人互相涕泣,太宗眼看段志玄已經病危,就對他說:「你儘管放心,朕會賜給你兒子五品官。」段志玄聽聞,反請太宗將這五品官轉授給他弟弟段志感,太宗照志玄遺願,賜給志感五品之官。不久,段志玄就死了,太宗為之哀痛不已。

貞觀十一年,尚書右僕射溫彥博去世,太宗很感慨地對左右說:「彥博憂國憂民,勞精竭神,朕已經覺得他平常壓力很大了,卻很後悔沒能讓他多去過些休閒生活,以至於早死,朕實在很難過。」左右告訴太宗說:「溫彥博家中很窮,家中並沒有正寢,他過世時,他的棺材與遺體是放在一個小房間中。」我們中國古人,非常重視「壽終正寢」的觀念,正寢就是一個家中的正室,太宗聞言,立刻吩咐工匠替溫彥博家中建造一個正寢,讓溫彥博的遺體可以停放在正寢上,也結束了一段君臣感情的佳話。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中書令(當時宰相之一)馬周生了病,得了「消渴之症」,即是類似於今日的糖尿病,經過一年多,馬周的病情仍未癒,唐太宗非常關心,為馬周尋找一個清靜的地方蓋了間住宅,讓馬周去住,派名醫去幫他看病,並經常派宦官去探望,有時還吩咐宦官,將自己吃的御膳送給馬周吃。有一次,太宗到了馬周家中,見他身體非常虛弱,太宗還親自為馬周調藥,令馬周感動不已,太宗走後,還交代皇太子,要太子常去馬周家問安。這種君臣感情,在別的朝代是很難看到的。

同樣的例子是李勣(原名徐世勣),李勣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有一年,李勣生病,醫生開了藥方,藥方中有一味是用人的鬍鬚燒成灰,做成藥引,才能治療這種病。唐太宗聽到後,就把自己的鬍鬚剪掉,命人燒成灰後送給李勣做藥引。然而中國古人向來認為:身體髮膚,是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所以中國古人不剪髮也不剃鬚,鬚髮都留得長長的。太宗既然身為皇帝,他的鬚髮自然更是尊貴,但他竟肯將自己的鬍鬚剪下燒成灰,送給李勣當做藥引,這種做法,不但令李勣感動得直叩頭,頭都叩出血來,其他大臣們知道後,也自然極其動容。可是唐太宗對李勣說:「你不用這樣叩頭,朕這麼做是為了社稷,你不用如此重謝。」這種君臣之情的表現也是古來少有。

貞觀二十二年,宰相房玄齡舊疾復發,躺臥在床,唐太宗非常掛念,於是命人用轎子將房玄齡抬進宮中,直到皇帝身邊才停轎。唐太宗對躺在病床上的房玄齡痛哭流涕,玄齡也為之哽咽不已,於是太宗也命名醫救治他。同時還下令,房玄齡回自宅後,仍每天由皇宮內供給御膳給房玄齡,也每日派宦官探問房玄齡病情,如果回報是房玄齡能稍微進食一些食物了,唐太宗便面露喜色;如果宦官回報房玄齡病情加劇,唐太宗便臉色凝重悽慘。太宗對房玄齡的關懷之情,臣子們也都是有目共睹。後來房玄齡病重,臨死前,太宗到房玄齡的家中,和玄齡握手話別,兩人都悲不自勝,哭泣不已,君臣之間的感情,表露無疑。

魏徵是貞觀年間最能諍諫的一位臣子,經常指正太宗的得失。貞觀十六年,魏徵生病不能上朝,太宗派宦官每天探問。魏徵的家中其實很貧儉簡陋,家中沒有「正寢」,唐太宗此時剛好想在宮中蓋一座小殿,聽到魏徵家中竟沒有正寢的消息,就立刻要工匠們停工,把所有要建造小殿的材料送到魏徵家中,為魏徵蓋了間正寢。才五天工夫,正寢便完工,同時太宗還派宦官送了一些很素雅的棉被、枕褥給魏徵。太宗隨後親自去看魏徵,魏徵叩拜後正想講話,太宗就搶先對魏徵說:「朕知道你又要來勸諫朕不要花費這些錢財幫你蓋房子,朕告訴你,這些東西都沒有另外花錢,因為這些材料本來就是要替宮中添一座小殿用的,朕現在停止蓋小殿,把這些材料送過來給你蓋正寢,並沒有多耗一分國家的錢,所以你不用操心了。」魏徵聞言,當然感動地叩拜不已。過了幾天,魏徵病重,太宗又到魏徵家中,撫著魏徵的手臂,痛哭流涕,並問魏徵想要什麼東西?魏徵回答說:「臣不要任何的東西與撫卹,臣只擔憂國家的興亡。」過了幾天一個夜裡,太宗睡夢中夢見魏徵跟他說話,到了天明時,外朝奏報:魏徵已經過世,太宗聽了,大慟不已,並親自到魏徵家弔祭,還下令宦官送了許多豐盛的物資與儀隊給魏徵送殯。魏徵的妻子裴氏,婉言拒絕,將禮物退還。太宗並沒有因此責怪裴氏,還在魏徵出殯的那天,親自奔上皇宮的西樓,遠遠望著出殯隊伍。因為按當時風俗,皇帝是不能親自為大臣送殯的,所以太宗只能站在皇宮最高的樓上,遠眺魏徵的出殯靈車。此外,太宗也親自替魏徵撰寫墓誌銘文。皇帝親自為臣子撰寫墓誌銘文,並還親自親筆書寫的,這在中國古代實在難以見到。

以上幾段的事例,都足以證明唐太宗跟他的臣子們之間感情是至死不渝的。

太宗跟臣子們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的了解上。有一天,太宗和長孫無忌等幾位大臣們一起吃飯聊天,太宗就對長孫無忌等人說:「人苦於不能自知,你們應該當面來評論朕的得失。」長孫無忌說:「陛下武功文德,跨越古今,發號施令,無不妥之處,所以我們看不到陛下有任何錯失的地方。」太宗說:「朕是希望聽到你們批評我的過錯,你們現在卻反倒過來阿諛朕了,朕今天想當面談談各位的得失,以為鑒誡。言之者可以無過,聞之者可以自改。」於是太宗就對在座臣子們,有長孫無忌、高士廉、唐儉、楊思道、岑文本、劉洎、馬周、褚遂良等,都一一加以評論他們各自的優缺點,毫不保留。一個皇帝當著大臣們的面,批評大臣們的優缺點,這在歷史上也極少見,可見太宗對大臣們的了解非常深刻,這種深刻,也產生了他們之間濃厚的感情。

量大能容性真誠

唐太宗和他的臣子們能建立深厚的感情,其關鍵在太宗。下面幾點是造成他們君臣之間感情深厚的原因:

一、太宗心胸寬大,會原諒臣子們無心的過失:舉一個例子,劉洎任官散騎常侍,有一天太宗在玄武門宴請三品以上官員,在宴後,自己趁興拿了筆就寫草書。太宗平時就最喜歡王羲之的草書,他學王羲之的草書也非常成功,所以太宗的書法極好。太宗寫完後,就把寫的字賜給群臣,群臣們趁酒興,就紛紛前來搶這墨寶,太宗每一幅字寫完,大臣們就迫不及待從太宗手上搶過來,你爭我奪。而劉洎並沒有搶到,忽然心生一計,他跑到太宗御座上,到御座後面,當太宗寫完一幅字,他就從太宗背後一伸手就把這幅字先搶到手裡了。不過這個舉動,被在場所有官員看到後,大家就大叫說:「劉洎登上皇帝的龍床,罪該當死,請求陛下法辦。」太宗反而笑著說:「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就是告訴大家今天好玩的,不用太認真啦,事情也就沒有再追究了。由此可見,太宗心胸是非常寬大的。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拿明太祖差不多的一個事例,來與唐太宗相比較,並說明明太祖的態度又會是如何。明太祖身邊有一大臣叫做唐肅,唐肅曾因為有一點小過錯,被明太祖免官放回鄉里,明太祖有一天想起唐肅,覺得可以繼續重用唐肅的才能,於是又再度把唐肅召回朝廷來。有一天,明太祖命令唐肅進宮,請唐肅吃飯,兩人吃完飯後,唐肅拿起筷子對明太祖作揖表示感謝,明太祖就問:「這是什麼禮節啊?」唐肅就說:「臣少習俗禮。」明太祖卻怒說:「民間的俗禮,怎麼可以天子面前為之?」於是就以不敬之罪,將唐肅貶官到毫州。其實,吃完飯拿起筷子對皇帝作揖以代表感謝,這種無心的小動作,都會讓明太祖感覺到大為生氣,如果這件事情跟劉洎比起來,那劉洎犯的不敬之罪可就更大了。可是唐太宗知道劉洎登上龍床只是無意之舉,他也不過只是想得到皇帝的書法,才會有這無心的過失,所以不會計較他的無心之過,如此,才能維持君臣之間的感情。

二、理性而不猜疑:太宗和臣子們談論事情,都能就事論事,依理論事,不以個人的好惡判斷,也不猜疑臣子們的動機是什麼。舉個例子,太宗時,有一位太常少卿(太常寺主管祭祀禮儀,太常少卿是太常寺的副長官,類似今日各部會的次長),名叫祖孝孫,太宗有次要祖孝孫教宮女們音樂,宮女們把祖孝孫教的音樂表演給太宗聽,太宗聽了卻不滿意,就責備祖孝孫。當時的宰相王珪和溫彥博,就起來諍諫說:「祖孝孫是個精通音律之人,也是位文人雅士,又擔任少卿,陛下忽然要他去教宮女們音樂,連我們都覺得很奇怪,我們也擔心天下議論這是件怪事。」太宗就很生氣地說:「你們都是我的腹心,應該盡忠職守,為什麼現在要護下罔上,來為祖孝孫說情?」王珪就抗辯說:「臣本來是事『前宮』(即太宗長兄建成太子,玄武門事變時為太宗所殺),罪已當死,陛下哀憐寬恕臣之性命,又不以臣不肖,將臣放在樞密之地,臣自當恪盡忠職。今天臣所言,又豈是為了私事?不料陛下竟然認為臣之諍諫,是為了袒護私事而責罵臣,這是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太宗聽到王珪義正詞嚴的話,也就默然不語了。

第二天上朝,太宗對房玄齡說:「自古帝王能納諫者極少,因為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昨天聽了王珪責怪朕的話,朕也覺得很後悔,各位不要因為朕昨日不高興,就不再直言進諫了。」太宗和王珪之間的這段對話,表現出太宗是位理性而不猜疑之君主,他並沒有猜疑王珪的動機是不是不正確,而是就事論事,依理論事,認為王珪所言有道理,所以太宗就願意接受,這也維繫了太宗跟王珪之間的感情。如果王珪直言進諫,是遇到明太祖這般的君主,恐怕王珪早就被判以輕視君主之罪,因為王珪竟然敢說「這是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的大逆不道之語,若是明太祖,早就殺了王珪了。

我們可以拿《明史.王朴傳》做為對照。王朴在明太祖洪武年間,擔任御史,性情非常梗直,常常跟明太祖辨是非而不肯屈。有一天,他又與明太祖發生爭執,雙方辯得非常激烈,明太祖也大為生氣,命令將王朴斬首。王朴被押到斬首之處,太祖又趕快把他召回,問他說:「你改不改?」王朴說:「陛下不以臣為不肖,擢官御史,奈何摧辱至此?使臣無罪,安得戮之?有罪,又安用生之?臣今日願速死耳。」明太祖大怒,吩咐拖出去立即行刑,王朴於是就被殺了。王朴這一段故事跟王珪對照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非常理性,能克制自己的人,這是太宗能維持君臣良好感情的一關鍵。

三、太宗對臣子們有禮貌:皇帝對於臣子們,大體上是缺乏禮貌的,招之則來,呼之即去,但是太宗卻是以朋友態度對待臣子。以李勣的事情為例,李勣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在貞觀十七年時,唐太宗立李治為皇太子,要李勣來輔佐太子,所以任命李勣為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太宗對李勣說:「我兒新登儲貳,需要好的人才來輔佐,朕現在將太子宮的事情委託給你,所以任命你做太子詹事。這官位,在資歷上來說,是委屈了你,請你不要見怪。」這個故事說明了太宗對李勣非常有禮貌。其實太子是未來的皇帝,輔佐太子,對政治前途來說,是一片看好,雖然官位可能一時有點委屈,因為太子詹事的官位並不高,但是地位卻很重要。且皇帝本來就可以任意調動臣子的職位的,給予一個臣子去輔佐太子,這是那個臣子的榮幸才對。可是太宗卻非常客氣,還向李勣致歉,這可見太宗對臣子們的禮貌是非常周到的。這也是維持太宗與臣子間,君臣關係良好的因素。

再舉一個例子,張玄素擔任了宰相職務,有一天在大臣聚會時,太宗問張玄素是什麼出身?張玄素在隋朝時是一位小吏,小吏,在唐朝人眼中是被看做十分卑微的人,所以他的出身很卑微,張玄素也為之慚愧,以致回答不出話來。孫伏伽在旁邊就諍諫太宗說:「陛下,您好像是在羞辱別人。」太宗立刻想到張玄素出身低微,馬上就向張玄素道歉。其實皇帝問臣子們是何出身,本來是很平常之事,但是由於張玄素出身太卑微,太宗問張玄素的出身,在禮貌上是有欠缺的,所以太宗立刻道歉,這是太宗對臣子們表現很有禮貌態度的又一例。

四、太宗能夠接受臣子們的諍諫:唐太宗度量甚大,貞觀年間,臣子們幾乎無人不諫,而太宗也都能夠從善如流。在《新唐書》卷97〈魏徵傳〉裡面,有一段話說:「(魏徵)狀貌不逾中人,有志膽,每犯顏進諫,雖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為霽威。」除魏徵之外,貞觀年間大臣們諍諫的很多,而且有時諍諫態度也非常率直,太宗也不以為忤。相對地,明太祖就沒有這種雅量了,我們舉明太祖兩個例子,可知明太祖對這方面的態度,跟唐太宗是完全不一樣。《明史》卷139〈李仕魯傳〉:「仕魯性剛介,由儒術起……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見用,遂請於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無惑乎臣言之不入也,還陛下笏,乞賜骸骨歸田里。』遂置笏於地。帝大怒,命武士捽搏之,立死階下。」此外,在《明史》卷139〈茹太素傳〉也有一段記載:「(太素為刑部主事,上書陳時務累萬言)太祖令中書郎王敏誦而聽之,中言:『才能之士,數年來幸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觸。帝怒,召太素面詰,杖于朝。」從唐太宗跟明太祖的對照,可以發現唐太宗甚能接受臣下諍諫,而明太祖不能,於是造成貞觀年間君臣關係非常良好,而明太祖洪武年間君臣關係非常緊張,兩者大有差異。

五、唐太宗擁有權力而不濫用權力:中國古代,君主的行為是超越法律之上,所以君主的權力不是法律所能規範,他擁有無限的權力。中國古代許多君主,便濫用這種權力,像隋文帝、明太祖,都濫殺功臣,就是濫用君主權力的最具體表現。唐太宗卻非常慎重地使用他君主的權力,太宗說:「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太宗這句話,實際上表現出他對君位的認識,是繼承中國儒家的民本思想。也就是說,太宗此言,反映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內涵,所以太宗非常慎重,不肯濫用權力,以免為天下人「棄而不用」。由於他不濫用權力,所以就能跟臣子們和平相處,於是感情也就更佳。

六、太宗以朋友之道來對待臣子:中國古代的皇帝,是沒有平等朋友的,因為在傳統「天地君親師」的觀念下,君是只有一個的,所以不會有地位相等的朋友。但太宗卻把自己降格下來,跟臣子們做平等地位,用朋友的態度來對待臣子,這在中國歷史上極少見到。在歷史上看到的好皇帝,對臣子態度較好的,也不過是不羞辱臣子而已,沒有像唐太宗這樣,對臣子像朋友一樣的平等地位相對待。因為太宗如此,所以他不自大,不自傲。 從以上六點可看出,唐太宗貞觀年間,君臣感情的濃厚,實際上是唐太宗苦心經營得來的。唐太宗沒有將他的臣子當成狗,而是將他們視為友人,如此,他的臣子們,也不會把太宗看成是猛虎,而把太宗看成是一位國君。於是,雙方就不會有一種緊張的關係存在。太宗身為君主,會對友人般的臣子交付感情,而臣子對於太宗,也就會儘量盡到忠心,雙方的互動,是非常人性的,於是,這種相互的交叉作用,當然就會產生一種濃濃的君臣之情。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孔子的話,只是一個理想,在中國歷史上,君使臣以禮的,只有非常少的例子。貞觀年間,太宗對臣子們,真是待之以禮,當時的臣,事君也確實以忠,這種忠,不是一昧地阿諛順從皇帝,而是忠於國家,因為臣子們是把太宗視之為國君,君,一定附在國的上面,如果國亡,君也必定亡。所以貞觀年間的臣子們,是穿過了君,而效忠於國,所以只要有利於國,他們便敢直接指責君主的失誤,這才是真正的忠。也就是說真正的忠,不是忠於君主一人,而是忠於國家。所以孔子說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在兩千年來的中國歷史上,唯有貞觀年間,把孔子這個理想實現了,可惜的是,只有短短的一段時間。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某電視公司請我去主持個特別節目, 那節目的導播看我文章不錯,又要我兼編劇。 可是當節目做完,領酬勞的時候, 導播不但不給我編劇費, 還扣我一半的主持費。

他把收據交給我說: 『你簽收一千六,但我只能給你八百,因為節目透支了。』  我當時沒吭聲,照簽了,心想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後來那導播又找我,我還 【照樣】幫他做了幾次。

最後一次,他沒扣我錢,變得對我很客氣, 因為那時我被電視公司的新聞部看上, 一下子成為了電視記者兼新聞主播。

我們後來常在公司遇到,他每次笑得都有點尷尬。

我曾經想去告他一狀,可是正如高中那位同學所說,

沒有他我能有今天嗎? 如果我當初不忍下一口氣,又能繼續獲得主持的機會嗎?機會是他給的,他是我的貴人,他已經知錯,我何必去報復呢?

 後來我到了美國留學。

有一天,一位已經就業的同學對我抱怨他的美國老闆 【吃】, 不但給他很少的薪水,而且故意拖延他的綠卡 (美國居留權)申請。

 我當時對他說: 『這麼壞的老闆,不做也罷。但你豈能白幹了這麼久,總要多學一點,再跳槽,所以你要偷偷學。』

 他聽了我的話,不但每天加班,留下來背那些商業文書的寫法。 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都跟在工人旁邊記筆記, 以便有一天自己出去創業,能夠省點修理費。

 隔了半年,我問他是不是打算跳槽了?

他居然一笑: 『不用!我的老闆現在對我刮目相看,又升官,又加薪,而且綠卡也馬上下來了,老闆還問我為什麼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 變得那麼積極呢?』

 

他心?,他作了 『報復』,只是換了一種方法, 而且他自我檢討,當年其實是他自己不努力。

大概前五年吧! 我遇到個有意思的事。

一位老友突然猛學算命,由生辰八字、紫薇斗數、姓名學到占星術, 沒一樣不研究。

他學算命,當然不是覺得算命靈驗,而是想證明算命是騙人的東西。

原因是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師為他算命,算他活不到四十七, 他發誓,非打爛那大師的招牌不可。

你猜怎樣? 他愈學愈怕,因為他發現自己算自己,也確實活不長。

 這時候,他改了,他跑去做慈善,: 『反正活不久了,好好運用剩下的歲月,做點有意義的事。』

他很積極地投入,人人都說他變了, 由一個焦躁勢利的小人,變成敦厚慈愛的君子。

 不知不覺,他過了四十七、過了四十八,而今已經五十三, 紅光滿面、生氣勃勃,比誰都活利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大師的招牌了! 我有一天開他玩笑。

他眼一亮,回問我: 『為什麼?』

又笑笑: 『要不是那人警告我,照我以前的個性,確實四十七歲非犯心臟病不可,他沒有不準啊!

各位年輕朋友! 你喜歡逞強鬥狠嗎? 你總是心有不平嗎? 你有 【此仇不報非君子】的憤恨嗎?

 一點心得

你要知道, 【敵人、仇人】 都可以 【激發】你的 【潛能】,成為你的【貴人】。

 你也要知道,許多怨仇、不平,其實問題都出在你自己。 你更要知道,這世間最好的 『報復』,就是運用那股不平之氣,

使自己邁向成功,以那成功和 【成功之後的胸懷】, 對待你當年的敵人,且把敵人變成朋友。

  『冤冤相報何時了』 【雙贏】 ,能成為 【相逢一笑泯恩仇】 【雙贏】 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嗎? 是不是:如果你是正確的,你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總統當選人、連榮譽主席、吳主席、王院長、各位副主席、競選總部同仁,以及在場及全國各地的民眾,大家好!

現在我向大家宣佈,剛才開票統計的結果,我與蕭萬長先生已經獲得台灣多數選民的支持,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

我要強調,這次選舉的結果,並不是馬蕭個人的勝利,也不是一個政黨的勝利,而是千千萬萬「希望求新、求變」台灣人民的勝利;也是反對台灣繼續鎖國,希望開放,與世界接軌的一大勝利。更是台灣民主政治又一次的勝利。

台灣人民的心聲,在這次選舉結果已經反映出來:

──人民希望政府清廉,不要貪腐:

──人民希望經濟繁榮,不要蕭條;

──人民希望政治安定,不要內鬥;

──人民希望族群和諧,不要撕裂;

──人民希望兩岸和平,不要戰爭;

過去一年,從南到北、上山下鄉的走訪過程中,我能體會,台灣人民的期待其實非常單純:他們希望能過好的生活、能有和諧的社會、能找回台灣人傳統的價值、能讓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得到肯定。台灣人民對於政治開始厭煩、對於藍綠吐不完的口水感到無奈;但人民卻共同希望王建民能勝投、詹詠然與莊佳容能奪冠、中華棒球隊能參加奧運、李安能拿奧斯卡。台灣人民並不奢求大富大貴,但卻也不希望過苦日子。台灣人民政治觀點也許不盡相同,甚至會彼此指責,但是大家都同意,目前原地踏步的情況一定要改變;再這樣內耗空轉下去,絕對不是辦法。台灣人民了解:「改變,我們才有希望。」

人民的心聲,我們都聽到了,國民黨必須完全執政,才能完全負責。我們執政後,一定優先拼經濟,改善人民的生活;並以最誠懇、最負責的態度,立即推動各項改革,落實選舉承諾,以回應人民的改變期待。

選舉結束是承擔的開始,我們深信唯有改革,才能帶來改變;唯有改變,台灣才有希望!

我也要向我的競選對手,謝長廷先生、蘇貞昌先生與他們的團隊和支持者致意,民進黨對台灣的民主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與未來仍必然是台灣民主穩定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這一段期間,我們雖然相互競爭、相互也有一些批評,但我們透過民主改革共同推動台灣向前進步,我們共同完成了台灣民主政治又一次的勝利。民主自由是台灣人共享最珍貴的資產,也是台灣價值最核心的部分,我一定會好好的珍惜它、堅決的捍衛它。

我在此承諾,我們執政後,一定虛心地努力爭取民進黨的合作,共同為人民的福祉、台灣的前途打拼。謝長廷先生選舉期間發表的若干政見,我們也會在未來納入施政考量。

我認為傾聽人民的聲音、尊重在野黨與媒體、不干預獨立機關運作,以及扶持社會中間力量,是推動陽光政治、維持多元制衡,必須要有的基礎,我保證上任後將身體力行,積極推動上述工作,促使台灣民主恢復常態,蓬勃發展。

選舉是一時的,人民的福祉、台灣的利益則是永久的。選舉或許有藍綠之分,但選完之後,執政就不能有「你我」之別,我們所有人都在一條船上,大家是命運共同體,必須攜手合作。

我向大家保證,執政後的國民黨,一定從感恩出發,從謙卑做起,努力傾聽人民的心聲,關心人民的苦樂,勇敢地反省檢討。只要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是我們的頭家,服務的對象。身為總統,我將以行動體現正直善良的台灣核心價值,讓台灣這個母親包容來自每一個地方的孩子,大家互相支援、共同生活,走向美好的未來。

政黨和平競爭、和平輪替,台灣人民將是永遠的勝利者。

我要感謝支持我的民眾以及全體台灣人民,感謝你們給我一個為台灣打拼,帶領台灣大步向前行的機會,我和我的夥伴蕭萬長先生一定會兢兢業業,儘快把政見變成政策,再就政策編列預算,全力以赴,來兌現我們的競選諾言。

我也要感謝我的競選團隊以及後援會幹部,你們在全國各地,不論颳風下雨,四處拜票,才有今天成果,我深深感謝你們的投入與付出!

我也要感謝國民黨吳主席、連榮譽主席、王院長、吳秘書長以及所有支持我的人,十分感謝你們的鼓勵與支持!

我也要感謝警察朋友與維安人員的辛勞,這次選舉由於你們的盡責,使選舉能夠順利平安舉行。

最後,各位鄉親,選戰已經結束了,讓我們收起激情,從明天開始,為了台灣、為了下一代,大家不分彼此、不分黨派,一同攜手為台灣的未來,共同打拼!

台灣人民要過好日子、要融和、要找回傳統的台灣人價值、要改變。今天三月廿二日,人民用選票表達了期待。今天是選舉競爭的結束,明天則是團結融和的開始。我們對台灣充滿了希望,只因為台灣人民給我們希望。

讓我們再次高呼: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擴大規模」及「降低成本」,一直是半導體製造業追求的目標。「晶圓尺寸的大型化」及「製程技術的微縮」,是促使半導體產業得以達到摩爾定律的不變定理。通常一個晶圓廠世代得以跨越五到六個製程世代,諸如8吋晶圓廠世代的製程技術從0.5μm~0.13μm,配合12吋晶圓廠從0.13μm導入,預估至22nm也將進入18吋晶圓廠世代。

未來迎接18吋晶圓廠的到來,在每顆IC的成本效益下,可能將會以22nm導入,這也是半導體龍頭廠商不斷敦促設備商應在此時加緊進行相關設備的開發,以順利跨入18吋晶圓廠的原因。

廠商為了追求利潤極大化所採行的策略,會因所處的市場結構不同而有所差異。市場結構依競爭者的多寡,可概分為完全競爭、壟斷性競爭、寡占與獨占等四種市場。越往獨占市場結構的廠商與其他廠商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高進入障礙且產品具有獨特性。因此,此類廠商將可使用「進入阻絕策略」、「差異化(Differentiation)策略」或「成本優勢(Cost advantage)策略」等方式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換句話說,若市場結構無法阻絕進入者,使得產業內參與廠商眾多,欲達到價值創造的最大,不外採用成本優勢與差異化兩大策略。其中成本優勢策略即是在每一價值鏈環節中,盡可能降低成本,憑藉經驗曲線、策略聯盟或運用科技及轉移生產基地等方式,尋找更具效率或競爭力之利基,以取得成本優勢而同樣展開低價競爭;差異化則是廠商利用產品創新、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等,讓所提供之產品或服務與競爭者形成差異,創造出獨一無二特色以滿足顧客建立忠誠度。

2007年全球擁有8吋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有76家,但擁有12吋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只剩27家,18吋世代的潛在買家更可能低於十家,建廠資金門檻不斷墊高,導致高進入障礙是最主要原因。

進入12吋世代後,中小型的半導體製造廠找出了三種生存策略:一是與策略夥伴共建12 吋晶圓廠,二是退出12 吋晶吋圓廠競爭走向利基型產品,三則是轉型為IC設計公司。

一旦跨入18 吋晶圓廠世代,高進入障礙下,勢必在市場上能搶得「先占」優勢,同時,在「成本領導」下,屆時全球半導體製造業可能又將歷經另一波整併或企業轉型的情形。國內晶圓廠應在近幾年內找出自身最適策略之道,以因應未來可能的變化。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第三大DRAM廠德國奇夢達(Qimonda)日昨宣佈,今年下半年起將開始試產六五奈米技術的埋入式閘極字元線連結(Buried Wordline)的堆疊式(Stack)DRAM,原本主流的溝槽式(Trench)DRAM製程在下半年微縮至五八奈米後就將停止開發,溝槽式DRAM技術將成為歷史!

由於目前溝槽式技術僅奇夢達及南亞科二大廠在使用,奇夢達技術轉向堆疊式技術,似乎已暗示二者關係已生變。

DRAM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66歲農婦罹患類肉瘤症,肉芽侵犯腎臟,瀕臨洗腎邊緣,她的丈夫67歲老農夫自告奮勇,捐出腎臟救妻,手術後半年,兩人腎功能已恢復正常,不只締造一段佳話,老農夫也成為台中榮總最高齡的腎臟捐贈者。

「67歲老農夫,看起來只有50歲!」台中榮總腎臟科醫師陳呈旭說,活體捐贈器官的年齡上限無上限,多數過了60歲,腎臟就出毛病,老農夫身體硬朗,又沒有慢性病,才能在緊要關頭捐腎,救了髮妻的命。

醫師表示,這對農家夫妻家在台中縣,10年前農婦檢驗出類肉瘤症,肉芽會侵犯身體組織,去年病情惡化,農婦腎功能惡化,除非換腎,否則得終身洗腎。

聽完醫師診斷,農婦的女兒有意捐腎臟,但高齡67歲的老農打破沉默,篤定地說「我來捐,不要跟我搶」,醫師評估、比對成功,加上老農身體硬朗,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去年底完成手術。

陳呈旭說,移植手術完成半年後,最近追蹤兩人健康,腎功能都恢復正常,老夫妻相扶持,路長情更長。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We're floating in the moonlit sky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一月三日,張榮發接受《天下雜誌》的訪談。在長達兩個半小時中,他很會說故事,語言調皮而詼諧,惹得在場人士不時大笑。談笑風生間,內容卻透露著長者的世故與精練,對於兩岸關係、台灣發展、企業接班的問題毫不迴避。以下是《天下》的專訪。

問:你怎麼看台灣的經濟?

答:台灣經濟要發展,就要開放,其中最重要就是三通。香港就是一個具體的例子。我在香港有一個旅館,幾年前我賣掉了,因為經濟一直壞下去。大陸後來讓兩個省的人可以到香港去玩,兩省就幾億人,全部興旺起來。

世界最有國際性的事業就是海運。長榮海運全世界有一六六個據點,所以我是國際人物。我是賺外國錢回來台灣,和別人不一樣。

國內經濟壞,大企業有辦法,可憐的就是中小企業,就是夜市、餐館、服裝店、旅館、百貨公司真歹過。如果大陸人來,大家都會有好奇心,去夜市、吃夜市、買禮物、住旅館。說難聽一點,連賣水的都會興起來。

應該要三通。本來台北飛大陸上海只要一個半小時。現在要先飛香港,花了四小時,浪費油!香港也是大陸的,香港也不是台灣的,也不是第三國的。真是豈有此理,為什麼要欺負老百姓?

台灣要恢復經濟就是要開放。做公投投票、入聯公投有什麼用?進入聯合國,要花一筆錢,花這個錢做什麼?

台灣回到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也可以。你要獨立的資源都沒有,你有什麼條件獨立?台灣照現狀維持,幾十年之後再說。

大陸也會變,共產黨現在是社會主義,但是一定會愈來愈自由。黨是共產黨,但實在說,我希望它繼續是社會主義。咱們的民主主義亂,罵人也可以,隨便說也可以。

現在大陸有錢人有一億人。大陸的發展會嚇人。過去北京像鄉下,我以前看天安門,好大好大,現在看起來很小,因為旁邊都蓋大樓,看起來就變小。

如果三通,台灣一定很繁榮、很幸福。他們會來觀光,看慈湖、中正紀念堂。

阿蔣是好人壞人,歷史再去判斷。壞人也沒關係,也是可以做紀念。秦始皇的東西也是留下來做紀念。你不能這樣弄慈湖,人家的屍體還在那裡。慈湖光是觀光的收入就很好,要不然台灣有什麼可以看的?要看日月潭,不如去看杭州西湖,更卡水。

問:你會煩惱台灣的未來?

答:煩惱啊,怎麼不會?經濟不會起來啊,賣菜一斤一元,連澆水嘛不夠。可憐的人很多,張榮發基金會要救人,有的人比較有志氣,不要被人救助,寧願自殺。我說不要這樣做,你不要白白拿錢,你到我這做義工,有做工作,有薪水拿。

盡量告訴他們,不要帶著母子去自殺,他們又沒有罪,你也沒有罪,是這個社會變成這樣,找不到頭路。

社會這麼亂,就是沒道德

問:你是看到台灣亂,所以要辦《道德月刊》?

答:我是想,這個社會都沒有道德了。政府官員說話都沒有道德,只想政治,沒想老百姓。不只是官員,做老闆也要有道德,替員工解決生活的問題。

台灣人過去的道德很好,變成今日無道德。用我一點力量,給大家免錢看文章。我本來準備出兩萬本,現在大家都來討,變成十五萬本,我看要印二十萬本才有夠。

《道德月刊》比較小本,要出門就放在口袋,坐車、坐火車就可以拿出來看。道德的東西,看一百遍也不會膩,愈讀愈有滋味。

像我辦交響樂團,就是讓老百姓聽音樂,不要鬱卒。辦樂團也不是免錢,現在長榮樂團是世界有名。

社會會這麼亂,就是沒道德。聖誕節小學生許願,聖誕卡片上都寫,「總統啊,你要對老百姓好一點。」看有可憐沒?

問:已經八十歲了,事業還有想怎樣擴大?

答:不要再多做了。

英國、義大利要更擴大。要到國外擴大。現在全世界都改用噸位稅,鼓勵船公司發展,除了歐盟是用噸位稅,新加坡已經改了,日本也要跟進。

我和交通部建議修改稅制,交通部同意,財政部不同意,它說這樣沒稅收。結果大家不掛你的旗,也是沒稅收。

許多政府官員沒有國際觀,大陸生做什麼樣子,都不知道。給他看到,他會驚!台灣想要獨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要先和大陸和好,未來再決定。

問:現在全世界船公司合併,長榮有沒有想到用併購的策略?

答:和別家公司合併,文化不同,效果不好。日本公司有很多合併,還是分派。原來想新進來的人不會分派,但是舊派的人會拉攏新人,還是分派,經營不是很好。

我不打算給小孩接班了

問:大家都很關心長榮的接班問題,你的女婿鄭深池離開兆豐金,大家都在問是不是回來長榮幫忙?目前四個兒子都不在長榮,你如何安排未來的接班?

答:最近美國《新聞週刊》報導,亞洲企業家都還沒交棒。除了王永慶今年要過九十一歲生日,馬來西亞富豪郭鶴年八十三歲,香港富豪李嘉誠也快八十歲了,都還沒有交班。

事業不一定要交班給小孩,過去台灣俗語說「富不過三代」。如果小孩憨憨的,你交班給他,他做得亂七八糟,最後公司就倒了。小孩如果沒有能力,公司有很多的人才,好人才就讓他一直升上去。小孩有股票當股東就好。

我不打算給小孩接了,我如果活到一百二十歲,就給孫子接。

不一定要自己的人接。外國公司、日本公司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你看松下幸之助沒有給小孩,都是給公司的人才接手。松下幸之助九十幾歲才過世,都沒有交班。

台灣要有新觀念,最重要的是誰是人才。我是總裁,有三個行政副總裁、歐洲、美洲有兩個副總裁,都是優秀好人才。每個月回來總部報告。長榮的制度、組織法很強,一層一層都有人才接上來。

問:為什麼想做海事博物館?

答:過去長榮有關海洋的文物很多,也陸續在全世界購買海洋文物。我們是英國海事博物館的贊助商,他們給長榮許多的建議。博物館保留長榮的海洋思想,讓大家認識海運是什麼樣的事業?

我們是一個島的國家,四面環海,卻不知道海洋文物。英國、日本都有很好的保存。台灣一點海洋政策都沒有,只會做政治,不會做事情。讓人民知道台灣是一個島,海洋有什麼東西,讓你覺醒。

問:為何要蓋重粒子癌症中心?

答:過去有癌症的人,不是開刀,就是用放射線作化療,接下來新發展是質子中心,現在還有重粒子中心,是質子三倍強。這是日本發明,德國也有重粒子中心。美國有質子,還沒有重粒子。

台灣癌症的人很多,打下去不會痛又沒有副作用,但是要追蹤。最適用的就是腦癌、口腔癌、乳癌、肺癌、子宮癌、攝護腺癌。我現在基金會內先設重粒子研究所。未來會派人去日本學習,要投資二億美元,地點設在汐止,將汐止貨櫃場移到桃園,那裡有一塊很完整的地。

日本人得癌一年有五百萬人。台灣也有很多人得癌,這也是一種善事。

問:現在最想做的工作是做善事?

答:這是最愉快的事。賺錢的事交給副總裁去處理,我一半的工作都交給他們,我來多做善事。像那一天買高麗菜,是無意中的事。我看好好的東西要丟掉,想想菜農很可憐,過年要錢,怎麼過年?叫基金會打電話給農會,一共買十一噸,分給長榮的員工。

小島也可發展得像英國

問:喜歡海洋,對海洋有什麼感覺?

答:很深,對海的感情很深,學校畢業之後,就是從事海運。對海的世界,實在是知道太多。如果這個國家,有一套海國的發展政策,發展貿易,一定很好。現在沒有人要來,貨一直掉,大家都去大陸,完全沒有政策。

以前尹仲容做經濟部長時代,他是能人,發展經濟。

現在就沒辦法,不知道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小島也可發展像英國一樣,英國也是島國,就是往外發展,後來才有大不列顛帝國,有許多殖民地。後來讓這些地方獨立,現在還是有關係。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台銘認為「人才」是鴻海最大的品牌,他花時間培育新員工,花大錢聘請經理人,還準備讓年輕幹部接班;他不要天才型員工,有能力、肯負責、懂上進,才是他心中的一流人才。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常掛記的一句話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問起鴻海最大的挑戰,他一定回答:「人才。人才的選拔和培育,是一個企業永恆的難題。」以最早推動光通訊產業的「鳳凰計畫」為例,鴻海以年薪1000萬的條件,公開徵求光通訊專家,這樣的大手筆,顯示郭台銘布局新產業,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人。

培育員工「靠腦力賺錢」

「天才就讓他留在天上。天才型研發人員到每家公司都令人頭痛。」

「我不是天才,因為天才只能留在天上,我們頂多是人才,但要有執行力才算數。」鴻海帝國今天的江山連綿,在於唯才是用,在鴻海徵才網站上就指出,只要投遞履歷,就有機會加入鴻海,網站上強調:「鴻海並非外傳的非名校不用」。

鴻海集團在2006年曾於各大媒體刊登這則廣告,「鴻海徵求技術副總數名,年薪3000萬以上,具備洞察產業經驗,並且由郭總裁親自面談。」因為強調郭台銘親自面試高階經理人,引起不小的話題,也說明郭台銘對於「選才」的重視。

另一方面,鴻海也同時進行「育才」,成立IE(工業工程)學院,透過職訓方式,協助新人儘早投入工作,培育員工「靠腦力賺錢,不是靠勞力賺錢」的能力;而讓每位員工都能認同公司文化,創造不斷攀升的營收,「用才」絕對是關鍵。

至於「賞罰分明」則是鴻海「留才」(留下人才)的重要方法,鴻海員工都必須有心理準備,因為唯有賞罰分明,才能汰換不適任的人員,並給予優秀人才足夠的成長動能,留下來一起打拚。

能力不是唯一條件

年輕人最重要的是『三對』:『入對產業、選對公司、跟對主管』。」

在創業初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常常感慨,「小公司就算有錢,人才也不願意來你這裡上班。」主要就是小公司前景不明,就算薪資更高,也很難吸引到一流人才加入。直到今天鴻海成為億兆企業,反而曾有一位國立大學教授感慨:「當年郭台銘還曾邀我去擔任鴻海總經理呢!」

人生不能重來,只能說人世各有機遇,鴻海副總裁戴正吳二十多年前,離開當時最大的民營製造業大同公司,加入員工不到一千人的鴻海;但二十多年後,他所掌管鴻海的「競爭產品事業群」,規模等於現在大同公司整年營收。

戴正吳指出,鴻海並非只重視新人的能力,一個人如果能力明明有九十分,但是不負責、不用心,可能只剩下七十分;如果一個人有能力也有責任感,但是方向或策略不精準,對公司仍然沒有太大的貢獻,所以鴻海看待人才的方式,主要是依據「一貢獻、二責任、三能力」,來決定員工的發展。

培養年輕幹部接班

「有人做錯就把他換掉,他的經驗等於就沒有用了。」

提到接班問題,郭台銘表示,接班計畫是長期的訓練培養,他不會只選一個,而會挑選好幾個,在不同領域讓他們競爭,再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而且「接班人一定是從內部升遷,不會從外面找」

郭台銘表示,讓年輕人接班才是正確的,尤其是從企業內部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也容許年輕人犯錯,但這個「錯」,並不是來自個人操守或做事細膩度不夠的錯,而是來自於大環境的結構性改變,或因思考、經驗不足而造成,這種錯誤是值得鼓勵的;愈肯嘗試錯誤的人,代表他勇於負責。

每一年,郭台銘都會特別撥出時間,和「新幹班」的員工演講。「新幹班」是「新世紀幹部班」的簡寫,成員是鴻海儲備的年輕幹部,皆來自中國各地嚴選的員工及名校畢業生,也是鴻海挑選的明日之星。

郭台銘很喜歡詮釋柳傳志的名言:「初階幹部要有責任心、中階幹部要有上進心、高階主管要有企圖心。」他也常把這句話送給初加入鴻海的幹部。

2007年的「新幹班」演講中,郭台銘特別對年輕幹部指出,2007年全球《財富》五百大企業排名第154名的鴻海,現在就像是一個巨人。年輕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躺著也會比別人高,然而,正因為站在巨人肩膀上,更需要自立自強!郭台銘語重心長地要求幹部,如果不能要求自己、端正自己、鞭策自己,「那麼巨人往前走一步,就會把你從肩膀上震下來!」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 年的 10個佳句出爐啦:

01 .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

02 .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Jan 15 Tue 2008 14:05
  • 刺馬

1870年8月23日,江甯今南京將軍魁玉飛章入奏: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身亡。慈禧太后驚問:「這事豈不甚奇」曾國藩誠惶誠恐地回答:「這事很奇。」由於案犯張汶詳供詞閃爍,主審大員奏案含糊,此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結案,於是各種傳聞蜂起,使此案更加撲朔迷離,後人稱之爲「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Tseng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